央視網 > 藝術臺 > 中國書畫類藝術家 >

小楷用筆管見

發佈時間:2014年02月11日 18:07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央視網 | 手機看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從近年來全國書法大賽投稿情況來看,小楷作品輒以千計,可見小楷仍然是頗受書法愛好者鍾情的一種書體。而許多人卻偏重於書寫內容的選擇、作品形式的製作、字形的倚側變化,卻忽視了一個最核心的問題,即用筆。求厚樸者多冗腫滯澀,求靈勁者多飄浮無骨,少有沉著勁健之作。殊不知,書法之關鍵在於用筆,小楷尤為如此。自漢魏至明清,歷代書法先賢對用筆皆極為重視,多有高論。宋代書論家姜  夔《續書譜》中專撰“用筆”一節,元趙松雪更有“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之説,清劉熙載講的更為直接:“書重用筆,用之存乎其人,故善書者用筆,不善書者為筆所用”。極言用筆為書法之重中之重也。

       學習小楷用筆,“二王”小楷是極盡完美的範本,既為不可偏離的正途,又為不可逾越的豐碑。大王為我們留下了“樂毅論”、“黃庭經”、“東方朔畫像讚”、“孝女曹娥碑”諸帖,小王僅留下“洛神賦十三行”250字。而僅此足矣,它所包含的用筆方法、特點、風格極為豐富,足夠我輩竆其一生心慕手追而不可契及。我們的前人根據“二王”不同的書寫特點和作品風格,將大王小楷用筆概括為“內  法”,即骨法用筆,書寫時全神貫注于毫端,筆鋒垂直,緩緩運筆,骨氣充沛,剛勁不撓。筆畫極細微處亦挺然有質,粗壯處又內含筋骨,通過輕微提按,筆尖含墨深入紙背,産生厚重沉著之感。將“小王”小楷用筆概括為“外拓法”,即點畫舒展開朗,隨形外拓,輕盈自然,疾徐有度。從而書寫出粗細、方圓、直曲等各種點畫形態,呈現圓潤華滋,挺拔飄然之氣象。沈尹默先生説:“外拓用筆,多半是在情馳神怡之際,興象萬端,奔赴筆下,翰墨淋漓,便成此趣”。我們臨摹“二王”小楷時,不僅要仔細把握他們的筆畫特點,甚至要細心品味其書寫的狀態和處世的心態。

       用筆其實包括筆法、筆力、筆意、筆勢諸多含意,這些概念大同小異,緊密關聯又有所區別。所謂筆法,是使用毛筆寫字的基本技法,是書法藝術代代相傳、經久不衰的書寫規矩和準則。它要求首先持筆既沉穩又輕靈,注重運筆的藏漏、使轉、提按、疾徐等多個方面,逐步達到落筆準確,行筆流暢,收筆自然之效。所謂筆力,就是對運筆的控制力,通過控制筆鋒的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不同力度、不同速度,書寫出富有站立感、厚度感和彈性感的點畫,達到圓潤勁挺、飽滿有力的效果。筆力不等於將毛筆在紙上使勁,相反,如果下筆行筆時指、腕、肘、臂任何一個地方有意識地用力,就會出現僵硬、滯拙的點畫。如果説寫字時要用上勁的話,這種勁必須是協調的勁,是蘊含在體內的勁,是提著筆書寫、自如控制所使的勁。這種勁運用得好,就能寫出我們所需要的形質兼備的點畫。所謂筆意,指作者通過用筆的斷連、呼應、快慢、輕重等節奏變化,有意識地表現出的某種韻味、情感、精神和逸趣,是純粹個性化的藝術元素,多為可意會而不可言喻。比如,鐘元常《宣示表》古樸凝重,王羲之《樂毅論》圓潤豐實,王獻之《十三行》清勁峻逸,顏魯公《麻姑仙壇記》樸茂古拙,趙松雪《汲黯傳》剛健婀娜,文徵明小楷疏朗蕭散以及王寵小楷的婉約多姿等等,都是通過筆意表現出來的。筆意常常表現為用筆的上下貫通、左右呼應、筆斷意連、收放合度的輕鬆自然狀態。所謂筆勢,就是賦于點畫乃至字形一種力量感和動態感,使之不至於呆滯僵死,這對楷書是一種很高的要求。東漢的蔡邕在《九勢》中説:“夫書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陰陽生焉,陰陽既生,形勢出焉。”這裡所謂的“自然”、“陰陽”就是“勢”的根本所在。“筆勢”與“筆法”不同,“筆法”是任何書家、任何點畫所應共同遵循的用筆規律,而“筆勢”則是因個體差異、時代變化而出現肥瘦、長短、方圓、巧拙之區別。因“筆法”的共同遵守而使書法藝術傳統得以傳承,因“筆勢”的因人而異、因時而變而使書法藝術的個性得以彰顯,相比之下,“筆勢”是較“筆法”訓練更高層面的藝術要素,這一要素,不僅是技法範疇的,甚至是審美理念和文化修養方面的,不可等閒視之。

       提高用筆能力是提高書法水平的關鍵所在,同時也是一個漫長而艱苦的過程。其中既有時間和精力的投入問題,也有方法和悟性的問題。投入一定的時間精力是個前提,臨池數月,解決一點一畫,也不為遲慢,有時積年累月,不得要領,忽然一日,感覺頓生,這就是功到自然成的道理。故習小楷者,必須臨池不輟,小空少寫,大空多寫,寫則聚精凝神,心無旁騖,假以時日,其功自見。我從多年習小楷中體悟到,用筆的核心不外“提、按、疾、徐”四字,有“提、按”方成節奏,有“疾、徐”方出神采。而這四字,是要通過長期的訓練揣摩去把握的,提筆書寫,極為重要,提得筆起,才能按得下去,才能使轉自如。至於方法,最根本的當然是臨帖,臨帖須“師法乎上”。竊以為“二王”小楷,後世無出其右者,不僅要帖不離手,常年不輟,而且要“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要細心觀察揣摩其點畫特點和細微末節。經過精臨、意臨、背臨等長期實踐,直至達到神似以致亂真的程度,創作時才能運用自如,得心應手。小楷因其字形較小,人們觀賞作品時往往迫而察之,故對用筆的精到細膩要求更高。一幅成功的小楷作品,要努力做到無一敗字乃至無一敗筆,要在臨習和創作中對每一點畫貫注精神,賦以神采,通篇看去神采灼照,攝人眼眸,這樣小作品即能生出大氣象。近些年由於人們對楷書創作存在認識上的誤區或者偏頗,或認為楷書只是其它書體的一個基礎,或認為楷書過於死板韁滯,而忽視對楷書筆法的精研細雕,致使楷書創作出現隨意化、粗糙化的傾向,縱然偶有一兩件所謂“創新”的作品在全國大賽中獲獎,但終歸對楷書精典的傳承無大益處,且不可盲目踵從,丟失根本。同時也要防止只重字形,忽視神采的楷書學習方法,一味把楷書的字形寫成方正型,把點畫寫成雕刻狀,用筆遲滯,結字呆板,有肉無骨,狀如算子。這些問題都是需要長期的用筆訓練來解決的。

  2010年春初
楊明臣

熱詞:

  • 小楷
  • 用筆
  • 管見
  • 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