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中國書畫類藝術家 >

沈尹默的書法用筆論及地位論

發佈時間:2013年08月29日 16:44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央視網 | 手機看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沈尹默《東坡居士書遵師詩》

       沈尹默是我國著名的書法家,書法工正、行、草書,以行書著名。力學褚遂良,後遍習晉、唐諸家,晚年融會蘇、米。他精於用筆,清圓秀潤中有勁健遒逸之姿。他雖然不是書法美學家,但其有關談書法創作的文字為我們留下了許多深刻而重要的書法美學思想。

       在書法理論整體處於沉寂狀態的20世紀中葉,沈尹默結合自己的創作實踐,寫出併發表了一系列旨在引導人們學好書法的理論文字。這些文字後來又被人們相繼輯編為《書法論叢》、《沈尹默論書叢稿》和《沈尹默論藝》等出版物,得到了廣泛傳播。本文擬就沈尹默的書法用筆論及地位論予以尋繹。

       一、以“中和美”為最高理想的用筆論

       書法是用毛筆書寫出來的,用筆(或稱為運筆)問題當然至關重要。在中國書法史上,用筆從來都是中鋒、偏鋒並存,而且還經歷了先中鋒為主再中偏並用的演變過程。

       沈尹默只對中鋒用筆感興趣,不僅自己在創作中身體力行,而且通過《談書法》、《書法漫談》、《書法論》和《歷代名家學書經驗談輯要釋義》等文,給予不厭其煩的解説。由於各處表述大同小異,這裡僅引其中一則作為代表。他在《書法論》中這樣寫道:“毛筆的製作形式,我們是熟悉的,筆頭中心一簇長而且尖的部分名為鋒,周圍包裹著短一些的毛名為副毫。毛筆這樣製作,是為得使筆頭中間便於含墨,筆鋒在點畫中行動時,墨水會隨著在它所行動的地方順著尖頭流注下去,不會偏上偏下、偏左偏右,均勻滲開,四面俱到。這樣形成的點畫,自然不會有上重下輕、上輕下重、左重右輕、左輕右重等等偏向的毛病,就做到了書家所一致主張的‘筆筆中鋒’。筆筆中鋒,點畫自然無不圓滿可觀。所以歷代書家的法書,結構短長疏密,筆畫肥瘦方圓,往往因人而異,而不能不從同的,就是‘筆筆中鋒’。因此知道,‘中鋒’乃是書法中的根本大法,必當遵守的唯一筆法。”

       有人也許會納悶:沈尹默為什麼如此重視中鋒,而對偏鋒視而不見、只字不提呢?其實説穿了也很簡單,那就是沈尹默的審美觀是“中和”的,他把中國傳統美學中的“中和美”當成了最高原則。

       中和美的思想在我國先秦時期開始出現,像單穆公、伶州鳩和史伯等人就提出了關於中和美的一些樸素認識,在《國語》中就有對他們觀點的論述。如“今王作鐘也,聽之弗及,比之不度,鐘聲不可以知和,制度不可以出節,無益於樂,而鮮民財,將焉用之”(單穆公語),“夫政象樂,樂從和,和從平。聲以和樂,律以平聲”(伶州鳩語),“夫和實生物,同則不繼。以它平它謂之和,故能豐長而物生之。若以同裨同,盡乃棄矣。……聲一無聽,物一無文,味一無果,物一不講”(史伯語)。

       後來,在儒家中庸哲學思想的改造下,中和美更成為影響中國美學數千年的一個重要美學範疇。《禮記?6?1中庸》説:“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中和美本來是強調多樣統一的,但在漢唐以後把儒家思想教條化者那裏卻走向單純追求平正、圓滿,單純追求持中與不偏不倚,而這正是沈尹默用筆論的核心精神所在。

       誠然,書法用筆是必須講究中鋒的,沒有中鋒,書法線條的力度及立體感便無從體現,我們看到的也就只能是那些扁平、“躺”(而不是“立”)在紙上的線條,而扁平、“躺”在紙上的線條又怎能與藝術結緣並給人們帶來審美享受呢?中鋒對線條、對審美的重要性,現代美學家宗白華先生也曾作過深刻闡述,他在《中國美學史中重要問題的初步探索》中説:“中國畫家最反對平扁,認為平扁不是藝術。就是寫字,也不是平扁的。中國書法家用中鋒寫的字,背陽光一照,正中間有道黑線,黑線周圍是淡墨,叫做‘綿裹鐵’。圓滾滾的,産生了立體的感覺,也就是引起了‘骨’的感覺。”沈尹默作為我國現當代書法史上的帖學大家,以自己的成功實踐塑造出一系列充滿立體感與圓潤感的線條形象,把中鋒用筆的優勢幾乎發揮到了極致,無論怎麼説,這都是一個很了不起的藝術創造與美學貢獻。

       然而,沈尹默中鋒用筆的成功只能限于某個“局部”。即是説,作為同時代書家中的一員,可以專注于中鋒用筆,對偏鋒不管不問;但對其他眾多書家來説,則不必要求他們也如此去做,否則千人一面,藝術就會喪失真正的繁榮。試想,中國現當代書壇假如都去追求沈尹默式的中鋒用筆,我們又怎麼能看到如于右任、郭沫若、徐生翁、齊白石、黃賓虹、徐悲鴻、潘天壽、李叔同、謝無量、陸維釗、林散之、沙孟海等書法大家呢?所以,沈尹默中鋒用筆的成功只是一種“個體”意義上的成功,並不具備多少推廣價值。

       沈尹默的中鋒用筆論把中鋒用筆作為書法用筆的“根本大法”,當然是正確的。但我們很難想象,一個為人公認的書法大家,其書法線條從不見中鋒用筆之痕跡。真理必須限定在特定的范域之內,否則便難免走向它的反面——謬誤。沈尹默在提出中鋒是書法“根本大法”的同時,又提出中鋒是人們“必當遵守的唯一筆法”,而且再三強調要“筆筆中鋒”,就不得不讓人們感到懷疑。

熱詞:

  • 沈尹默
  • 書法
  • 筆論
  • 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