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中國書畫類藝術家 >

從厚積薄發到意境昇華

——解析馬子愷書法的文化境界

發佈時間:2013年07月12日 15:41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央視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書法作為中國藝術門類中獨具魅力的一種藝術,完全是以中華文化為土壤而生根生長開花結果的一門國粹,所以説,沒有中華文化的滋養,就沒有中國書法的繁榮,其中中國文化的學術修養和文化修養雖然不能等同於書法修養,但卻是書法家提升創作品位的根基。而面對當前市場經濟帶來的功利性追求衝擊審美性追求,進而造成書法家整體文化素質下滑,學者型、文人型書家嚴重缺失的現狀,使我更加注重對學者型、文人型書家的關注。近日,應邀參加馬子愷先生的濟南書法篆刻展突然眼前一亮,竟被他作品中深厚的古氣、別致的靈氣和濃郁的文氣所感染,從心底迸發出一種借此讚頌中國書法的一種激情。

      一、 經典追求的藝術情結形成高古典雅書風

      馬子愷自謂“書不讀三代以下,字不寫三代以下。”其心長期盤桓于古,使其作品從內容到形式表達都呈現出高古、雄渾、洗練、典雅之氣,品讀其系列書法作品集,會令人感悟到他對傳統的尊重和對經典的走近,感悟到他從這條道上一路走來又漸漸變化的獨特書風。特別是欣賞他的濟南書法篆刻展,其在48幅《古篆論語名言》、70幅《齊魯名賢印跡》和鴻篇巨制《泰山頌》、《四季平安》中,用古老的篆書濃縮了中國文化經典的思想精華,用豐厚的文化底蘊將書法技術層面的“器”提升到了“道”的層面,既體現出書者對中華傳統文化經典的藝術解讀,又彰現出他筆墨運用達了到“物我合一”的高妙境界。從其書法篆刻作品集到這次展覽,讓人領略到了書者對書法審美理想遞進的三個階段。一是“追習經典”,意欲通過古代經典來接氣,通過臨習歷代經典法書而達到心意相通,筆墨相連。 其《古篆論語名言》追習經典之意更令人讚嘆。二是遙接前賢,虔心感懷先賢的襟懷和藝術境界,從古代名人名著名文名論名詩中獲取創作靈感。其匯篆書篆刻于一爐,將從少昊、大舜、姜尚、管仲到孔孟、墨子、二王直至清末的60位山東古賢的姓名、履歷、事跡,匯成《齊魯名賢印跡》系列,既展現出了高古的書法篆刻功力,又弘揚了齊魯文化經典。三是借抒發靈感將經典筆法,先賢精神作為自己創新的文化底蘊,然後憑自己的感悟進入書法創作的自由境界。其巨作《四季平安》,便是其集篆刻、篆隸行草多種書體及繪畫、陶瓷等多種藝術技法為一體的一種創新,他向人展示的是一種廣義的大美之象。馬子愷將以上三個環節緊密相連,體現出了他藝術追求上生命和精神的一种經典書法情結,也正是這種守正、創新的追求,使其藝術境界不斷昇華,進而使作品的藝術品位在“道”的層面上不斷的攀升。

      二、文化涵養引領精神境界的昇華

      馬子愷不僅是一位書法家,更是一位具有深厚文化涵養和理論修養的學者,他不僅出版過書法、篆刻、繪畫集,還發表過許多具有學術價值的理論文章、文采溢揚的文學佳作和格律嚴謹、才華橫溢的詩詞。他認為,中國書法不是技術的疊加,而是主體生命參與理解和體驗的文化活動。一個書法家只有認真追求書法的文化內涵、人格品位,用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厚學養和美妙詩意來構築人類藝術的精神生態,方能提升書法品位,弘揚國粹精神,方能通過書法來實現學術和文化藝術上的一種創新。

      馬子愷用文化涵養來引領書法精神境界的實踐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堅持對古代文史哲經典著作的研修,並力求用同時代的文字樣式來書寫同時期的經典。《易經》、《論語》是其多年來從解讀到書寫而主攻的兩部經典。為學習理解原義,他逐字逐句逐篇精研相關古籍,以求精通文意。為運用與《易經》、《論語》同時代的文字來書寫,他精研甲骨文、陶文、金文及秦漢文字,並以齊係、魯係文字為主脈來創作和書寫這兩部經典。《古篆論語》、《周易錦言》是他經多年研究、實踐而出版的兩部集大成之書法著作,其作品用2500多千年前的通行書體來書寫當時的文篇嘉句,集文辭美、古典美、哲理美、書法美為一體,成為中國書法史上的一種創新,受到了書法界的重點關注。二是其堅持詩書畫印的全面修煉。馬子愷以自己固有的藝術特質和愛好,加之幼時受家庭收藏之熏陶,先後師從許麟廬、弭菊田、陳左黃、魏啟後、武中奇等名家學書學畫學詩學篆刻,以特有的學藝經歷融詩書畫印于一爐,全面提高了學術修養和作品品位。其詩詞格律嚴謹,逸興清發,深具老莊之道而文辭優美。其畫作筆墨老辣,又逸氣滿幅。其篆刻取意高古又見清氣和暢,銳意創新又不落時俗,鬱勃靈動又深具金石雅趣。其書法則篆隸行草諸體皆能,唯篆書更是取意高古,筆力千均兼瀟灑靈動,格調高雅。他善於思考,勤於探索,能縱觀中國書法史、篆刻史,廣覽當代書篆發展大勢,以獨到的眼光和理論來論述和指導自己的書法創作。他的《書法藝術與傳統文化的關係》等著作和論述,均以觀點顯明、論述深刻而受到學術界的重視。以上這些特點,均對馬子愷書法境界的昇華起到了決定作用。

      三、靈悟與勤修奠定書法創新基礎

      馬子愷是一位在篆書篆刻領域卓有建樹的學者。品賞他的篆書作品,既能找到豐富的傳統元素,又能體察到其鮮明的藝術個性。在繼承傳統方面,他不僅在篆書系統溯源追流、博採眾長,還有意識的注入甲骨文、陶文、金文和先秦文字乃至楚簡的詭奇奔放與漢隸的雄渾率意。馬子愷在學習繼承傳統中十分注重求變求新,有意識的讓自己的作品一別前賢之時流,在字法、筆法、墨法、章法上,他一改篆書結字整飭端莊之程式,其篆書中宮收斂,以圖神聚,四面輻射,散而能聚,以斜式求單字之靈動瀟灑;中鋒用筆,側鋒輔之,以中鋒表現篆書線條的圓渾流暢,以側鋒彰顯線條的率性自然,用暢達舒展的筆畫破解了篆書的拘謹和死板;其章法四面取勢,欹而能正,雄放而有韻致。他還善於將自己本身固有的文人性情和學者理性,取法上古文字之詭奇,秦篆之端莊,楚風之生動,漢隸之率性,今人之雄渾,在遵守法度之中隨勢行筆,形成自己骨力遒勁又飄逸靈動,取意高古又別有新貌之書風。馬子愷能在篆書創新方面取得成功,既得益於其天生的靈秀聰慧,又得益於其多年的勤學苦練。我相信,正值大好年華的他,只要堅持不懈的繼續努力,將會不斷攀登一個又一個的書法巔峰。

      (馬子愷1969年生於濟南,幼受庭訓讀經研藝,問學于許麟廬、武中奇、蔣維崧、陳左黃諸先生。是齊白石再傳弟子中的佼佼者。其以書印稱名藝林並兼擅詩畫。曾先後在首都師範大學、北京大學學習、在中國國家畫院任職。現為中國書協會員、北京大學訪問學者、中國書法學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一級美術師、山東書協篆刻委員會委員、漱玉印社社長、《中國畫院》學術總編、《中國藝術百科全書》、《書法大字海》、《中華藏書集成》副主編等職。出版有《馬子愷藝術作品集》、《齊魯名賢印跡》、《古篆論語》、《周易錦言》、《漢印精華》、《知水仁山》等十幾種專著。作品傳略及理論文章散見於數百種書刊中。曾在國內外成功舉辦二十余次個展。多次被評為“最具升值潛力、最具收藏價值書畫家”。是當代中青年書法篆刻作品最高拍賣紀錄的保持者,也是有史以來舉辦當代個人書法專場拍賣的第一人,作品被諸多專家學者譽為東方藝術的經典之作。)

      (本文作者李新平:美術評論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中國書畫報》特邀記者。

 

熱詞:

  • ——解析馬子愷書法的文化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