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中國書畫類藝術家 >

深厚華滋 風神高邁

——解讀馬子愷的書畫篆刻藝術

發佈時間:2013年07月12日 15:12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央視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王國維説:“大家之作,言情必沁人心脾,寫景中也必豁人耳目,其辭脫口而出,無矯揉造作,以其所見者真,所知者深。”

       中國的傳統繪畫講究書法、繪畫和篆刻三者有機結合,早在元代,趙孟頫、王冕等大書畫家就親自操刀就石篆刻,將印章充分運用到書畫作品中。在當代中國藝壇,詩書畫印皆擅者當屬青年藝術家馬子愷先生。

       馬子愷先生於上世紀六十年代末生於濟南,因其祖籍南京,故兼具了北方人之豪情、南方人之細膩。此氣質致其藝術面貌別具一格,充盈新意,常令觀者對其作喜愛不已,故海內外頗多賞音。馬子愷先生幼受庭訓,習書摹畫,少時從遊于山左陳左黃、武中奇、蔣維崧等諸前輩,及長居京華求學于許麟廬、歐陽中石、文懷沙諸先生門下,積學漸豐,又先後畢業于首都師範大學、北京大學,現任職于中國國家畫院,躋身於當代藝壇之前列。以書印稱著藝林兼擅詩畫、鑒賞之美譽。

       馬子愷先生的篆刻,在藝林高標一幟,深受許麟廬、歐陽中石、韓美林等前輩大家的讚譽。其印在形式上雍容典雅,用刀上含蓄凝練,追求金石書卷之氣,既繼承了清代以文人為主體的印人審美思想,又與時俱進,有所突破與創新。馬子愷先生的印學審美思想具有濃厚的自我色彩,他在師承取法先賢的過程中,自覺或不自覺地揚棄了與自己審美觀不合者,貫通變化,形成了一個全新的面貌。在整個審美基調上他汲取了文人印中的那種幽深、含蓄、凝重,奏出自己飽滿、明朗、健美的調子。他用刀,縱橫馳騁,求得剛健婀娜、蒼勁厚樸之古風,他遊刃有餘地把自己的篆書納入方寸的印面,求得酣暢多姿,刀筆兼美的藝術效果。極大地豐富了篆刻的創作形式,是極具創造性的、智慧性的。

       馬子愷先生的才情與創造性同樣表現在他的繪畫上。中國畫是表現筆墨和靈性的藝術,要求作者必具備豐厚的文化修養素質。特別是通過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的內涵,從而表現人的心靈世界,展現人的精神面貌。馬子愷先生筆下的山水,充滿了人與大自然的和諧之美,表現出如詩如歌般的生命韻律。他的用筆蒼勁有力,畫風古樸深邃,充分體現了中國書畫家的傳統哲學思想,以及文學修養與美學特質。好的中國畫,除了有深刻的內涵和詩般的意境之外,一定是白與黑、濃與淡、幹與濕、流動與靜止的交織和昇華,是詩的意境與音樂的旋律融合之美。所以,好的中國畫家亦必然是深諳中國文化,富有詩人情懷和音樂靈感的慧者。馬子愷先生的國畫作品表現出的幽靜曠遠、雅逸傳神,正是傳遞給人這種深刻的印象。 

       馬子愷先生的書畫題材取類廣泛,不拘形式,情致無限。雄渾、清奇、靈動、質樸,氣象萬千搖曳生姿。如他筆下的竹子,清新淡逸,天趣意真。細細品味,清簡之中蘊藉著十分渾厚的人文主義內涵。

       宋元以降,以畫竹聞名的畫壇名家屢見不鮮。他們風格迥異,匠心各具:如文同之挺勁,顧安之謹嚴,夏仲昭之繁盛,李方膺之簡約,鄭板橋之清癯,石濤之質樸。雖然他們各自風格整體面貌不同,但仔細揣度,其中尚有前人成法可尋,遺跡可蹤。欣賞馬子愷先生筆下的竹子,很難確切地説出它的淵源出處,雖然風格全新,卻不悖古法,有章可循。 

       古人把畫竹稱為“寫竹”。一個“寫”字包含著兩種意義:一是畫竹的用筆形式與中國書法最為接近,沒有紮實的書法功底不可能把竹子畫好。欣賞馬子愷先生筆下的竹子,一個“力”字貫穿始終,充彌于整個畫面。無論是頂天立地的長竿還是畫中局部的末節枝梢,都充滿著力量,那種斬釘截鐵般的筆力,令觀者感見他在書法上的超然功力。藝術創作的過程就是如何將具象美與抽象美和諧統一的過程,也就是畫家本身與所畫之竹融為一體的過程。人即是竹,竹即是人,要做到人畫竹、竹化人。這種樸素的哲學思想和美學理念成為馬子愷先生作品鮮明的特徵。看馬子愷先生筆下的竹子,颯颯瀟瀟,不僅有著一股純陽正氣,更具一股雋永清和的“書卷氣”,同時還能夠品味出一種謙和醇厚的儒士風範。馬子愷先生的書畫作品,表現的正是這個時代的審美需求——“和諧強德”,細品馬子愷先生,無論其人其作,在“氣質”、“氣勢”、“文氣”、“士氣”方面,都有著永遠旺盛的生命力。馬子愷先生經過不斷的探索,形成了自身獨特的藝術風格,其作品也具備了中國畫的國際審美品質,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走向世界開闢了新徑。 

       除篆刻與繪畫外,馬子愷先生以一手高古博大、超塵拔俗的篆書稱雄當今書壇。觀其書作,既平淡天真,又古樸渾厚,寓清麗于雄渾之中,藏秀美于宏壯之間,時見靈妙于筆墨之外,舒捲自如,新意紛呈。他的篆書結體奇肆,以沉靜易為飛動,波瀾起伏,蘊藉耐讀,如飲醇醪,如坐春風。已有筆力千鈞之感、更見穩重雅逸之氣。

       在馬子愷先生的書法作品中,給我們感受最強烈的還是他那如汪洋恣肆、雷霆萬鈞的筆力,能如此純熟地運用筆力,誠非積學數十年而不可得此境地也。筆力的“內美”關乎個人的修養和追求。書家氣質、涵養、情感的不同,造成了用筆“筆力”的多樣性、複雜性和多變性,前人評書所言千里陣雲、百鈞弩發、高峰墜石、萬歲枯藤,皆筆力外露之形態也。

       當代書法名家曾來德對馬子愷其人其藝其德作過如斯評價:藝事講“真性情”,沒有“真性情”的藝術則難以感天地、泣鬼神。子愷為人情真,為藝意切,“春風化雨”,和煦淡然,所以其書法篆刻亦臻此妙,溫柔敦厚,謙謙君子之風,聲不張而風神備耳。 

       古人云,胸中有乾坤者必成大器。馬子愷先生容大象萬千于一心,筆下不凡之態已獨現其華彩。在此,我們祈祝馬子愷先生在藝術大道上健步直行,倏忽致巔。(吳家民/文)

熱詞:

  • 解讀
  • 馬子愷
  • 書畫
  • 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