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中國書畫類藝術家 >

想起沙孟海

發佈時間:2013年03月21日 16:57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央視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在我北京居所的街對面,有一座寫字樓叫“久淩大廈”。它的名字是由大書法家沙孟海先生題寫的,金光閃閃地鑲嵌在大廈的墻壁上。也許是我孤陋寡聞,記憶中偌大的京城裏,在讓人眼花繚亂的無數名人名家的題匾中,沙孟老的字似乎僅此一處。他的書法蒼勁、厚重、氣勢大,是習字的我的楷模。

       彈指間也是十年前的這個黃葉遍地的季節,我隨總政歌舞團到杭州演出,演出之餘有當地報社的年輕記者採訪我,來者同齡,且趣味相投,於是話題甚廣。我們談歌,談詩書畫,談杭州古往今來的文人墨客,還談到了仍住在杭城的沙孟海。記者顯然被我對杭州的熱愛和對沙孟老的崇敬所激動了,能感到他油然升起了一股作為杭州人的驕傲,頗為得意地連説自己是沙孟海先生的孫子的同學,還自告奮勇地要帶我去拜訪老人。我當然求之不得。

       次日上午,風和日麗。記者仗著他特殊的身份和對沙家的熟悉,不曾預約就徑直領我前往。不諳杭城的我乖乖地跟著他,七拐八拐地穿越在獨具韻味的小巷裏。當然,臨近沙家時,我是忘不了去買上一大兜香蕉,柑桔之類的水果的,一是聊表敬意,二是也有“企圖”,想以此作為“敲門磚”,或許能討來沙孟老的字。

       敲開門,是沙孟老的長子,也就是記者的同學的父親沙曠世先生。記者果然與沙家熟,三言兩語便與曠世先生套上了“近乎”。我趁他倆在交談時對我的“忽略”,打量起了這間不大的,但是十分整潔的客廳。只見屋裏最顯然的竟是各式各樣尚未開封的禮品盒子。我心裏明白,這些禮物應該都是像我一樣慕名前來拜訪的客人送的。看著這些精美的東西,我突然覺得自己手裏拎來的這兜水果是不是會太“寒酸”了點?我下意識地將它往身背挪了挪。

       曠世先生好像看出了我的尷尬。面對著記者的介紹,他平靜地握著我的手説:“我知道你。家父早在八一年時,就買過你的獨唱唱片,那種塑料薄膜做的,三毛錢一張。”大家都笑了,笑聲稀釋了陌生。他又説:“你看屋裏這些禮物,都是上門求字的客人送的,怎麼也拒絕不了……今天你來事先沒有約定,真是抱歉,家父身體不好,加上天氣冷了,也不寫字……”聽話聽音,鑼鼓聽聲,我趕緊説:“您誤會了。因為我從小練字,也讀過沙孟老的經歷,十分敬仰他的為人為藝。此次前來,的確是想來拜訪他,而不是求字的。”説完我便告辭並留下了水果。同時也為自己沒有表示此行的第二個“企圖”而感到了坦然。

       已站在門口做送客狀的曠世先生聽完了我的話似乎愣了一下,片刻他很有感慨地説:“你是這些年來少有的來我家不求字的人。等明年春暖花開時,我想著為你向家父求幅字吧。”

       我沒把他的話放在心上。只把這次拜訪,作為在我從藝路上經歷過了的一樁了卻心願的雅事。

       料想不到的是在第二年春暖花開時,我在北京竟然真的接到了一封來自杭州的掛號信。拆開一看是一幅沙孟老手書的柳宗元的五言:“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這應當算是誠信吧。如今早已過世的沙孟海先生當然不會知道,正是他這種不經雕琢的品行,這些年來一直感動著我。每當我經過“久淩大廈”,都會仰望著一位老人的高大。同時自己也在思量,做人怎樣才能做到活著對社會有益,死後還讓人難以忘之的。

       (作者:鬱鈞劍  全國政協委員,全國青聯常委,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中國作家協會、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總政歌舞團一級演員,中國文聯演藝中心主任)

熱詞:

  • 想起
  • 沙孟海
  • 藝術家
  • 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