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言恭達的大草藝術有著極其獨特的審美個性,在當代書壇戛然獨立,極具個人藝術面貌。
言恭達乃言偃後裔,深厚的學養、人生歷練和詩書畫印的全面浸染,造就了他寬廣的胸襟和廣博的藝術胸懷。特別是他的書法以甲金籀篆為根本,貫穿于真草隸行,更運之於大草之中。該長卷,氣息純正、高古,格調高雅、飄逸。給人以縱橫奇逸、張弛有度、儀態萬方、大氣充沛、風神外躍、卓犖高邁之審美感受。
言恭達于篆隸書體有著深厚的筆墨功底,是當代篆隸書之高手。他以中鋒用筆使其線條厚實、凝重,偶用側鋒取妍、得飄逸之恣。他承接張芝、小王、張旭、懷素、黃魯直硬毫中鋒用筆而來,更以長鋒羊毫的裹鋒用筆之法獨創之,是將古人的“中鋒”用筆之法,運用於生紙、長鋒羊毫的不同工具之中,中鋒裹毫揮運,纖毫必究,其點畫、線條,厚重如高峰墜石,堅不可移,飄逸似翔龍在天,儀態萬千,呈現出嶄新的藝術魅力。在氣息、用筆的大處上,言恭達先生的大草藝術表現出超凡的藝術特色,在點畫、線條、墨法等細微處,也表現出驚人的藝術表現力。
不管是再厚重的線條還是纖絲微毫,都能一絲不茍、筆筆到位,筆不敗、毫不散。
用墨,也是言恭達先生大草書法的一大亮點,他尤擅用澀筆、渴墨、漲墨,甚至用宿墨,使書作更增添了風韻神采,妙盡天然,退去鉛華。言先生大草的字法是純正的,他追求草法的純粹性。
言恭達草書不管從風格面貌、氣息境界還是技術功力上都可謂耀眼於當代。
言恭達草書的用筆之法,直接來自於篆籀,和“古法”相合,他繞過了元明清和唐宋相接,他的大草用筆之法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也是他在當今書壇具有強烈個人藝術面貌的最重要的原因。然而,“筆墨當隨時代”,時代變了,書寫的載體、工具以及審美標準變了,所以,所謂的“古法”也要變,也要有所創建,言恭達先生草書用筆暗合於古人,又和古法有所發展,這正是他成功的關鍵。言恭達先生作大草是用長鋒羊毫,喜用生宣紙,這種紙和筆要到明末之後才出現。
言恭達作草書,將清人羊毫長鋒作篆隸的“裹鋒”之法運用於大草之中,這樣就避免了筆鋒散、倒、癱之病,既能保持中鋒用筆,又將古人的中鋒古法有所發展。又因為長鋒羊毫蓄墨多,生紙吃墨深,所以,就能産生高質量的點畫和線條。
言恭達的大草書法,達到了較高的藝術境界,是他綜合修養的藝術體現,是建立在他具有書法本體深厚功力之上,特別是其堅深的篆隸筆墨,運之於“裹鋒”的用筆之法,使其整體書風高古而秀逸。草法的純粹性,正尋繹了“簡約”乃大草藝術乃至中國藝術的最高指歸;字字連綿而字中筆斷又巧妙處理好了“遲”和“流”的辯證關係;用長、短線條,大、小塊面對空間的分割,增加了章法的變化和節奏的強弱,以達到超凡的藝術表現力和超越同儕,力追古人的藝術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