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中國書畫類藝術家 >

論《林散之中日友誼詩書法手卷》的價值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1日 10:05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CNTV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點擊進入>>書法家林散之個人主頁

       林散之(1898-1989)被譽為“王覺斯之後第一人”、世界級“當代草聖”。我對林老十分崇拜,經常研析他的書法作品。十八年前寫的論文《從王羲之到林散之》被收入《當代草聖林散之研究文集》,並排在專題論文的第一篇。此幅《林散之中日友誼詩書法手卷》(指林筱之兩次題跋的手卷)題材重大,經歷傳奇,影響深遠,是林老草書創作中罕見之神品,堪稱“林散之王”。研究其價值,很有必要。我認為,僅從書法的角度來探討是遠遠不夠的,至少説是不全面的。必須從政治、藝術、社會三個方面來評價。

       一、《林散之中日友誼詩書法手卷》是特殊的國禮

       1973年1月,《人民中國》雜誌(日文版)專門出版“中國現代書法特輯”,向日本介紹中國書法大家的作品。林散之草書毛主席詩《清平樂會昌》的條幅獨佔首頁。次頁刊登的三幅作品依次是沈尹默、沙孟海、啟功的。郭沫若的一幅《沁園春——祝賀中日恢復邦交》放在封二,作為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題詞。從此,林散之的名字像驚雷響遍中華,震動日本,隨後又傳到韓國、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林散之被譽為世界級“當代草聖”。1975年3月,日本書法代表團來華訪問,點名要拜見林散之。這次會見是外交部應日方要求安排的官方活動,規格很高。林老專門賦詩四首,詩曰:

       黃河之水遠接天,赤縣扶桑兩地連;
       千數百年唐盛日,早通通寶開元錢。
       紅白櫻花爛漫開,盈盈一水送春來;
       願祝此花香不散,韆鞦百代好同栽。
       好風吹面至東瀛,兩岸幽情日日深;
       有筆如花花似錦,願從蘭芷薦春心。
       喜接嘉賓顏笑開,煙光如海望蓬萊;
       遙期桂子秋登日,八月金黃君再來。

       之後,林老又把詩寫成幾幅手卷,作為禮品準備送給代表團成員。後來由於按照領導旨意,“只送一幅”。“日本人只能等候林老接見,林老必須坐著和來賓一一握手”。事後方知,這是為了展示國威,突顯林散之在書法界的地位。從這個意義上説,這幅手卷是一份為日本友人精心準備,由於特殊原因而沒有送出去的國禮。

       另外,從林老的擎友邵子退當時寫的兩首詩中還可以得到佐證。詩曰:“二月杏花常共雨,兩桿修竹去留痕;風光六代江南好,書道東瀛海外尊。瘦勁煉鋼柔繞指,奔騰墜石倒驚魂;鐘張未老篆能在,弄筆馳毫為國門。”

       二、《林散之中日友誼詩書法手卷》堪稱詩書雙絕

       時下,找一幅林老七十年代的精品手卷,很難;找一幅林老詩作得好、書法又寫得精的二妙手卷,更是難上加難。《中日友誼詩書法手卷》正是林老詩和書法最佳結合的典範。而今細品,其味無窮,久久不忍離手。真可謂,詩書二妙,珠聯璧合;渾然天成,難得神品。先看手卷中的詩。林散之畢生好詩,視詩如命,被趙樸初先生稱為詩、書、畫“當代三絕”。可林老認為,詩第一,字第二。他生前曾經自已為自已書寫墓碑:詩人林散之。此手卷中的詩,立意高深,超凡脫俗;吐屬言語,流於萬匯;天然工巧,如入其境。具體表現有三:一是情。詩的主題就是一個字“情”。以史抒國情,借景喻書情,托物寄友情。如第一首詩,林老以歷史抒發過去中日友好的國情,第二首中的“春”、“香”,林老借此隱喻中日書法交流像春天似花香,在第四首詩中林老托桂花寄發日本朋友再來的友情。二是活。如第一首詩中的“連”,赤縣和扶桑是指中國和日本兩個國家,用上“連”字,就活了起來。“連”是一根紐帶,把中國和日本連在一起,把兩國人民連在一起。還有“通”、“開”等。三是準。詩中的每一層含意,每一個詞,特別是比喻,十分精準,就是那種感覺:“多一點不行,少一點不能。”再觀手卷中的書法。強雄深厚,以斜為正;柔中有剛,枯潤相發;線條老辣,筆筆中鋒。突出體現在“屋漏痕”。手卷中的“日本”、“黃河”、“春心”、“賓”、“一九七五年”,還有“林散之”等字,特別是“本”和“年”中的一“豎”,可以説是十分經典的“屋漏痕”:像雨水滲入壁間,凝聚成滴方能徐徐流下,其流動不是徑直而下,必微微左右動蕩著垂直流淌,將其痕留于壁上。這一“豎”就是一道“痕”。這個“痕”的“形象”是自然的、有澀勢的、有質感的,又總是垂直向下的。這是一般書法家無法到達的書法的最高境界。

       三、《林散之中日友誼詩書法手卷》名列國內三幅之首

       衡量林老手卷的社會價值,存世量是一個重要方面。越少越好,孤品更妙。最近,關於《中日友誼詩書法手卷》的存量問題發生了一些爭論。有的在書中説國內只有一件,有的在雜誌上講是兩件,不少書法愛好者和藏家在《中國書法網》、《藏家網》進行討論,在林散之研究會也引起反響。鑒定大家蕭平也很重視,專門進行了考證。他認為,國內尚存三幅:“散之師草書贈日本書法訪華團詩作四章卷成于一九七五年三月。除贈日之卷外,國內尚存三本:其一,書于三月十二日,後補款贈馮仲華碩婷夫婦;其二,一九七六年五月補記,貽季漢章;此件書于一九七五年三月十五日,當是自存之稿也。”我認為,作為名家同一個題材的作品有幾件,甚至幾十件都是正常的,尤其是書法作品,更是不足為怪。原因是書法寫得快,用時少,要的人多。相對來説畫要少一些,就是這樣也未必只有一幅。錢松岩的國畫《紅岩》就有十幾幅,他從開始創作到定稿就畫了七八幅。

        國內尚存的三幅手卷,都是精妙絕倫,都是林老的代表作,都是二十世紀中國書法作品中的瑰寶。如果一定要排名次,一定要用詩書並佳的藝術標準來考量。我以為,第一是《中日友誼詩書法手卷》(筱之版),指林筱之兩次題跋的手卷。第二是《中日友誼詩書法手卷》(仲華版),指寫有“仲華碩婷”名字的手卷。第三是《中日友誼詩書法手卷》(漢章版),指有寫有“季漢章”名字的手卷。《中日友誼詩書法手卷》(漢章版)中的“香”,到寫得稍晚的仲華版手卷時,已改成了“春”,後來出版的《林散之詩集》也是用的“春”。“香”和“春”在這裡意思十分相近,但用“春”更為貼切。從章法上講,仲華版手卷的分行布白再自然一點,將更加完美。
       (作者:馬鴻增  中國著名美術評論家、中國美協理論委員會副主任、江蘇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

熱詞:

  • 林散之
  • 友誼
  • 書法
  • 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