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央視網 > 藝術臺 > 畫廊 >

齊白石的畫

發佈時間:2013年12月11日 17:16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有這麼一開白石老人的尺頁,畫著一個葫蘆和一隻甲蟲。葫蘆很大,佔了尺頁的一大片,小甲蟲只有一粒瓜子那麼大,兩個形體的比例相差懸殊,可是這兩個形象在這幅畫裏是同等重要的,誰也不能壓倒誰。畫家在處理這樣一幅畫的時候,自然必須使小甲蟲格外突出,才不至於因大失小。

       白石老人是畫草蟲的能手,要他刻畫一隻活生生的小甲蟲並不費力,問題在於如何使小甲蟲在和大葫蘆的對比中,奪得視覺的勝利。這裡,白石老人運用了色彩的對比效果:在葫蘆的黃顏色上點了一點甲蟲的紅顏色,這一小點紅色在一大片黃色的襯托下,顯得十分醒目,於是小甲蟲的形象鮮明地突出出來了。而且,由於紅黃兩色的對比作用,葫蘆的色感似乎也顯得強烈一些。因為,假使沒有紅色的對比,單純的黃色在白紙上的色感是不很顯著的。這是白石老人使用色彩的獨到之處。

       在任何一個繪畫展覽裏,只要有齊白石的畫,那麼,最突出的一定是他的畫。説也奇怪,哪怕是他的一幅小品,夾在別人的大件裏排著,也仍然能夠突出。為什麼齊白石的畫如此吸引人呢?要分析起來,會涉及到美學、造型藝術和民族傳統等許多問題,一時不容易説得清楚。但是,作為一個普通的齊畫愛好者來説,關於齊畫的藝術特徵還是可以體會一點的。

       首先,我們感到白石老人所面花、果、蟲、鳥無一不是生氣勃勃,栩栩欲動,挑逗起人們對於這些小生命的愛悅之情。站在這些畫幅前面,總想多看一會兒,不忍離去。我們知道白石老人在年輕的時候,對這些自然界的生命有濃厚的感情,白己種植花卉果木,養蟲養鳥,朝夕觀摩,反復描繪,因而掌握了這些東西的典型性。更由於他的勤學苦練和創造才能,所以能匠心獨運,達到高度的藝術概括能力和洗練的筆墨技法。

       以畫蝦為例:蝦的精確的形態,蝦的有彈力的透明體,蝦在水中浮游的動勢,把藝術造型的“形”“質”“動’三個要素完滿地表現出來。這樣豐富的內容,老人用的是極簡練的筆墨,不能多一筆,也不能少一筆,一筆一筆可以數得出來。以極簡練的筆墨表現出豐富的內容是藝術造型的最高標誌。所以我們完全可以理解,為什麼小小的幾蝦,能在千紫萬紅中突現出來。

       白石老人91歲的時候,有一天,作家老舍抓了“蛙聲十里出山泉”這一句詩,請老人畫。這句詩所表達的意境,不容易用繪畫形象來表現。比如“蛙聲十里’就是一個難題,而且規定的背景‘山泉”只能在山泉裏做文章。老人思索了幾天,終於畫出來了一幅傑作。畫是四尺長的一幅立軸,畫著一片急流,從山澗亂石中瀉出,水中夾帶著幾隻蝌蚪,高處抹了幾筆遠山。這亂石、流水、蝌蚪,代表著畫家多麼巧妙和深湛的想象啊!

       又如,老人畫的一幅棉花,題了“花開天下暖,花落人下寒”兩句舊詩,寓點也是很深的。

       白石老人也畫人物,在他的人物畫裏,有時流露了他對舊社會的愛和憎,表達了他的人生觀。有一幅個倒翁,他題了這樣四句詩:烏紗白扇傲然官,不倒原來泥半團,將汝忽然來打破,通身何處有心肝。

       又一幅畫著一個老翁,也題了四句詩:宰相歸田,囊底無錢;寧肯為盜,不肯傷廉。

       從這兩首題畫詩裏,可以看出白石老人敦厚的人品和高尚的氣節。這樣的人品和氣節,賦予他的藝術以樸素明快的風格。白石老人不僅在高度的藝術造詣上是後學的典範,他的人品氣節也當得起正在人物的崇高標誌。他的藝術和人品將永遠為後世所景仰。(作者:葉淺予  中國近現代著名國畫家,曾任中國美協副主席,中國文聯委員,中國畫研究院副院長,中央美院教授)

熱詞:

  • 齊白石
  • 藝術
  • 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