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畫廊 >

寫意人生——記青年雕塑家吳為山

發佈時間:2013年09月06日 17:53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央視網 | 手機看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在南京大學校園裏,吳為山工作的美術研究院被譽為“南大最美的地方”,這裡收藏著他近十幾年中雕塑的一系列中國文化名人肖像。吳為山笑稱這裡是校園人口密度最大的地方。

       吳為山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創作中國文化名人像,其獨特的寫意手法曾廣受非議,如今又大獲讚揚。對此,吳為山始終淡然處之,他一直堅信自己的創作是有意義的,它將是重塑中國人精神形象的一項重要作品。

       學泥塑的日子

       吳為山出生在江蘇東臺的一個書香世家。從剛記事起,他就喜歡翻看家中收藏的古書插圖和陶瓷器皿上的畫作。十一歲開始摸索著寫生,畫鎮上熟識的老人。十七歲那年,他高考落榜,進入無錫工藝技校學習泥塑。正是這段經歷,對他日後從事寫意雕塑創作産生了很大影響。

       中國的民間泥塑和西方雕塑的手法不同,並不追求對人體肌肉、骨骼的準確再現,而是用簡潔、概括的造型塑造人物的神韻。吳為山説,他慶倖自己雕塑的起點並不是正規美術學院從比例、結構開始的訓練,而是從民間藝人那裏學到的中國傳統雕塑的寫意精神。他回憶説,當時他們學校附近住著一位泥塑大師,名叫高標,當時已經八十多歲,沒事就用泥捏門前走過的雞、狗等小動物,速度非常快,非常傳神。吳為山從中受到很大啟發,經常帶著自己的畫或者泥塑去向老先生請教。畢業時,老先生在他的速寫本上留言:“吳為山同學在學期間很努力,本人很感動。”這行字吳為山珍藏至今。

       更加使他難忘的是1980年冬到1981年春去農村寫生的那段日子。他説,一望無際的蘇北平原和那裏的農民、冬陽、春風、黃牛,都成了他每天從早畫到晚的對象。那些受舊觀念影響的農民一見他,連忙用手擋住臉,怕他畫了以後奪走自己的靈魂。而更多的人只是憨厚地笑著,讓慷慨的陽光照耀著他們古銅色的皮膚和那伸不直卻頗具力量的手指。這段經歷註定了他未來的創作始終和現實生活緊緊聯絡在一起。

       首倡寫意雕塑

       2003年,吳為山摘取了代表雕塑界最高榮譽的英國皇家雕塑大獎--攀格林獎。獲獎作品是一尊名為《睡童》的小雕像。有一天,吳為山應好友、著名設計師速泰熙的邀請,去為他出生4個月的外孫做腳模。當時,嬰兒睡得正香,腦袋稍稍向後仰,小嘴半張,十分可愛。吳為山捕捉到那種瀰漫在嬰孩呼吸中的純真和美好,當即向好友借來雕塑用的泥土,幾下抓捏,一個憨態可掬的嬰兒像便隨手而生。這便是日後獲獎的《睡童》。

       這件作品中的睡童形象,像吳為山的很多人物塑像一樣,面部平坦,五官模糊,甚至看不到眼睛的輪廓,但那種天真、可愛的神韻卻是一望即知。吳為山説,以前中國很多做雕塑的人受西方寫實主義的影響,講求外觀的形似,認為人物雕像要高鼻深目、對比強烈才叫有“雕塑感”。實際上,這是因為西方人本身就是這種面部特徵,才有那樣的作品。我們盲目地追隨西方的審美,而丟掉了中國藝術的特色。中國古代雕塑中的人物往往面部扁平,對五官的刻畫並不十分精確,但重在神似。這就是中國傳統雕塑文化中的寫意精神。

       古希臘雕塑強調人的形體而忽視神態、表情,創作時需要長時間反復修改才能完成,它是作者對人的客觀狀態的表現。而中國寫意雕塑則不同,它往往迅速成型,包含作者強烈的主觀感情,集中體現在對瞬間表情的捕捉,並把這種表情誇張化。這在民間泥塑、漢俑中表現得尤為明顯。而吳為山所倡導的寫意雕塑,就是在繼承中國傳統寫意精神的基礎上,融入西方現代藝術的思想,做出中國雕塑的獨特個性。他説,這就像他雖然離開家鄉22年但仍保持著鄉音一樣。而藝術和講話的道理是一樣的,在包容中保持本色,便有了內在的個性。

       為中國文化名人塑像

       中國文化名人系列雕像,大概是吳為山迄今為止著力最多的一組作品。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直到今天,他總共做了五六百件作品。

       説到做這組的緣起,吳為山説,在歷史上,中國雕塑喜做偶像,如古代的佛教造像,毛澤東時代的毛澤東像,還有標準的工農兵形象,形成“高大全”的模式。進入90年代,整個社會都在商業化,大家都在搞經濟、辦公司,作家、科學家、藝術家都貶值了。一部分年輕雕塑家很快走上了藝術商業化的道路,另一部分人為了反叛“高大全”的模式,努力向西方審美靠攏,做了很多怪異的形象,但並非真正從內心世界去表現,也沒有相應的社會背景,只是對西方現代藝術的表面模倣。吳為山感到這是一個很大的危機,於是希望能用中國文化名人的系列雕塑來重塑中國雕塑的形象,重新找回中國人的精神內核。

       在已經完成的中國文化名人雕塑中,既包括孔子、老子等古代人物,還有近現代著名畫家齊白石、徐悲鴻,作家冰心,哲學家馮友蘭,物理學家楊振寧等,從單純塑藝術家,進而涉及人文、科學各個領域的名人,範圍越來越廣。在完成作品的同時,吳為山也和其中不少名人結下了深厚的感情,這些大師的平易近人讓他十分感動。比如著名教育家、藝術家顧毓琇先生,吳為山赴美為其做雕塑的時候,老先生已經百歲,但仍執意趕到吳為山的住處看望這位後輩晚生。還有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當他為其做泥塑時,楊放下手邊的所有工作,在他面前坐了2個多小時一動不動,還笑著説:“你可以摸我的頭,你可以感受。”希望吳為山的雕塑可以表現自己最真實、自然的一面。

       吳為山説,雕塑要佔據一定的物理空間和人們的心靈空間。 而空間是最寶貴的,因此只有自己被深深打動,才願意為其雕塑。(來源:《人民中國》2009年第三期,作者:高原)

熱詞:

  • 寫意
  • 人生
  • 雕塑家
  • 吳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