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畫廊 >

《劉海粟論藝術》序言

發佈時間:2013年09月06日 14:24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央視網 | 手機看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西洋畫的基本功注重寫生,描繪人體模特兒,來源極古。我國人對人體模特兒寫生,大概是李叔同先生最早。他在日本的時候畫過一幅極大的裸女油畫,後來他出家了,贈與夏丐尊先生。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之初,夏先生的家屬問我這幅油畫該保存在哪兒,我就代他們送交中央美術學院。可惜後來幾次詢問,都回答説這幅畫找不到了。其次注重對人體模特兒寫生的就是劉海粟先生。海粟先生創辦上海圖畫美術院是在辛亥革命之後的民國初年,一切考慮,一切措置,全都充滿著革新精神。他在《上海美專十年回顧》裏列舉上海美專的特點:男女同學;廢除考試,採用成績考查法;辦暑期學校;使用模特兒。不妨想一想,在二十世紀的十年代到二十年代之初,在剛才號稱民國的十年間,竟然有這樣一所美術學校在上海站定腳跟,不是可稱為一項奇跡嗎?

       為什麼要用人體做模特兒,歷來美術家有種種的解答。海粟先生的《模特兒曷為而必用人體》裏説,美的要素有二:一是形式,二是表現。人體充分具有這二要素,外有美妙的形式,內蘊不可思議的靈感,融合物質的美和精神的美的極致而為一體,所以為美中之至美。這樣的觀點在西洋決不致被認為異端怪論,可是在二十年代前期的我國,人體模特兒的繪畫都卻到社會上的反對。於是官僚和軍閥都出來説話了,或硬或軟,總之是不要畫什麼人體模特兒。民國之初十幾年間的官僚和軍閥有個特點,他們並不知道孔子是什麼樣人,卻一定要尊孔祭孔,他們可能數不全所謂經書是哪幾部書,卻一定要主張讀經,還要印幾部相當講究的經書。對於人體模特兒的繪畫,他們以自己的齷齪心情料度他人,以為在大庭廣眾中供人觀賞總屬不成體統,當然要或硬或軟地對海粟先生施加影響了。海粟先生堅持真理,勇猛鬥爭,精神最為可欽,可是人體模特兒並未普及于美術界也是事實。

       至於我國,確乎沒有描繪人體模特兒的傳統。可是我以外行人的眼看古來的人物畫和雕像塑像,總覺得那些畫像雕像塑像的作者好象都受過描繪人體模特兒的訓練似的。試想漢唐墓葬的壁畫,敦煌石窟以及其他石窟的壁畫,各地道觀裏神仙聖靈的壁畫,還有各地保存的和新發現的石刻磚刻,有的是簡筆,有的是工筆,有的只畫一兩個人,有的是人數眾多的群像,那些人象絕大多數通體勻稱,合乎解剖。試想秦始皇墓出土的士卒俑,雲岡龍門等處雕鑿和泥塑的佛像菩薩像天王像,還有蘇州角直鎮和洞庭東山鎮的羅漢像,太原晉祠宮中的女塑像,幾乎全都神態如生,假如脫去那些像所穿的衣服,沒有一個不是健康而內蘊靈感的體魄。我想那些畫像雕像塑像的作者(除開作品保存在博物館裏,事跡記載在史書或地方誌裏,大家知道他們姓名的少數幾個人),他們的成績傳下來了,可是他們都是“無名氏”。這大批的“無名氏” 受過怎樣的訓練,經過怎樣的修養才能夠達到那樣高超的造詣,我極盼望美術史家給我指點和啟發。

       還有一層。我國的人物畫中,不合乎人體的自然體態的也不是沒有,似乎近代比古代多。惡俗的象個冬瓜似的老壽星且不説他,只説所謂仕女畫。頭跟身體不合比例,肩膀真像是削掉了,軀體成為直桿形,兩條胳膊是較細的直桿:這樣的仕女並非少見,連著名畫家唐伯虎的筆下也難免。這就來了問題,畫婦女而不按照婦女的軀體,不講寫實而憑空想,這樣的審美觀點怎麼來的?跟時代思潮和社會風尚又有什麼關係?對於這一層,我也極盼望美術史家作出精闢的剖析。除了仕女畫,還有肖像畫,某先生,某老翁,某夫人,某女士,大概或象或不象,而一般的情形是身體眼頭部不相稱,叫人感覺這個頭不該長在這個身體上,因而聯想到描繪人體模特兒的訓練有其必要。

       海粟先生對國畫與西洋畫同樣重視,早在一九二五年就發表《昌國畫》,在美專增設國畫科。我想國畫和西洋畫有好多共同點。就畫的對象而言,中西都首先注重於人物和人事、山水花木只作為人物畫的點綴,到後來山水花木才由附庸蔚為大國,脫離人物,也有資格作為畫幅的中心題材。就畫的創作而言, 中西都要求把對象畫得象而不限幹象,最主要的在於從對象中見到蝗精妙的東西,能把它表現出來,使看畫的人也感覺到那些精妙的東西。此外可以説的共同點還多。因此,既然提倡美術,培養繪畫人才,自宜中西並重,不宜有西而無中。據我門外人想,中西繪畫的不同在於所用的筆和顏料以及畫幅的材料。國畫用毛筆,西洋畫用不同於我國毛筆的毛筆。國畫用墨和彩色顏料,西洋油畫用油質彩色顏料。國畫用紙和絹,西洋油畫用布。至於壁畫,那麼中西同樣畫在墻壁上,可能同樣並用筆和刷子,也許僅有彩色顏料的質地有所不同罷了。由於有前邊所説這些不同,我以為畫成一幅完美的作品,國畫比西洋畫更不容易。以下就來申説這一層。

       我國畫家都贊同“胸有成竹”的比喻説法,西洋畫家要是聽見這個説法,料想也會贊同。整幅紙或布是個小天地,要在這上邊畫上幾竿或幾叢竹子,必得先在胸中有個準確的數,遠近疏密,枝葉位置,考慮得越周妥越好。畫竹子當然要象竹子,可是你為什麼不畫別的東西而畫竹子呢? 必然是你從這幾竿或這幾叢竹子中見到了難以言傳而可以筆達的精妙的東西。該怎麼下筆才能夠真正表現那自得的精妙的東西,如果考慮得著實妥貼,有根有據,也就可以稱為“胸有成竹”。不過知其然未必競能然,因為知其然是心思活動的産物,競能然是手腕運動的結果,不經過勤奮不懈的鍛鍊,後者往往會跟不上前者,以致引起筆不能達意的遺憾。所以畫家必須有深入事物的眼力,有所自得的心力,以及如意表現的腕力,眼睛心思手腕三者協同努力,從事創作,那才可以説真正達到了“胸有成竹”的境界。於是試把國畫與西洋油畫兩相比較。國畫非完全合乎“成竹”畫出來不可,倘若有一筆不合乎預想,有一根線條不在合適的位置上,那就是一幅失敗的畫,因為墨或顏料著在紙或絹上沒有辦法更改。西洋油畫當然也要求眼心手二者的一致協力,可是偶然有一處兩處疏失,可以涂上油質顏料把它修改,只要修改得適當,那就不礙其為完美的畫。一邊是錯一筆就註定了失敗,一邊是偶然有敗筆還可以補救,我以為畫國畫比畫西洋油畫更不容易,就從這麼一個淺薄的想頭來的。要是不求什麼完美,存心信筆亂涂,那麼無論國畫西洋畫,都是嚴肅的美術家所唾棄的。

       還有一層意思,仍然借用“胸有成竹”來説。你準備畫竹子,你要求“胸有成竹”,你到莫幹山或者別的地方去看竹子呢,還是看文與可或鄭板橋畫的竹子?你的回答可能説看這個竹子跟看那個竹子一個樣,也可能説你要看莫幹山的竹子。據我門外人想,如果説一個樣,你是錯了,看這看那實際上並非一個樣。如果説要到莫千山去看,你是對了,要“胸有成竹”必得跟真竹子直接打交道,看畫上的竹子就隔膜一層。畫家中確有那麼一派,富於收藏,喜愛博覽,難得出門,很少接觸社會、群眾.山川、林野,畫出作品來,不是擬宋畫院,就是倣天池,摹石谷,總之不是第一手材料。他們當然不希罕我這樣門外人的佩服,我也真個不怎麼佩服。既然有志於藝術,要畫出完美的作品來,為什麼要走隔膜一層的途徑呢?

       海粟先生不但撰文“昌國畫”,也親自動筆畫國畫。倘若問假如畫竹子,他屬於哪一派,我可以毫不遲疑地回答,他屬於到莫幹山去看竹子的那一派。為什麼我回答得這樣乾脆呢?從他的美術思想和革新精神著想,他不能不屬於到奠幹山去看竹子的那一派。近年來他印行畫集不少,使我得到極大的欣悅,且不多説,單説去年他贈與我的題名《海粟》的畫冊。在這本畫冊裏,共收作品六十幅,而畫黃山的就有十來幅。他畫的不是想象中的黃山,他是屢次遊黃山才屢次畫黃山的,去年九月間有人告訴我在黃山上遇見他呢。據我料想,他一定是每次遊黃山都從黃山見到些新的精妙的東西,所以不憚運用純熟高妙的手腕捉住它,留供自己與他人共同欣賞。這些黃山畫是自然界的黃山,同時也是涌現于海粟先生靈感中的黃山:不知海粟先生能不能同意我的説法。

       海粟先生將要出版論藝術的文集,囑我寫序文,我不自量力答應了。門外人哪能説內行話,“著糞”和“弄斧”的譏評定然免不了,我只能説這些淺薄的意思確實是我時常想的。

       1982年6月23日(作者:葉聖陶  民進中央主席,著名作家、教育家、編輯家、文學出版家和社會活動家)

熱詞:

  • 劉海粟
  • 藝術
  • 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