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畫廊 >

無愁河上的“浪蕩漢子"——小記黃永玉

發佈時間:2013年08月30日 15:47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當時我在初整理的《永玉題跋輯錄》前面寫了這樣一段話:“讀畫如讀人,而題跋尤顯畫家性情……”題跋在中國畫中歷來是不可分割的部分。不過,我還未見到過別的人像黃永玉那樣,如此偏愛題跋,愛寫題跋。收集多了,讀得多了,我才越來越明白,他寫題跋,就如同小説家寫手記,詩人寫短章,是心情、心境、思緒的流露。寫題跋時,他大多未想到公開發表,用如今流行的術語説,它們屬於個人的私人話語空間。但是,正因為如此,它們也就更為真切地呈現出一個文人的個性。可惜的是,題跋一旦散落,所體現的思想、藝術的價值,所折射出的性格興趣,便容易忽略,這不能不是一個遺憾。

       題跋因這個人而別具一格。這個人也因題跋而變得更有咀嚼的滋味。

       從十多年前剛剛認識黃永玉那時起,我就強烈地感受到他對故鄉的那種深厚情感。當時他告訴我,他幾乎每年都要回一次湘西。“我們家鄉太好了!實在太好了!”他老愛用這樣的強調語氣誇耀家鄉。他説,故鄉的山水,能夠勾引他的回憶,能夠讓他時時産生創作的衝動。

       十年前那次與他一起到鳳凰的旅行,我親身感受到他與故鄉的親情。那次的旅行路線是從長沙到常德、張家界、吉首、鳳凰。每一站都與他有著密切關聯,每到一地他都有一肚子的故事。故事大都與沈從文、與他自己有關。

       走在常德,路過一座橋,黃永玉指著橋下一條狹窄的沿江街道説,那裏即是常德河街,有足足十里長。過去在沈從文的筆下,我曾讀到過這條街。各行各業,應有盡有,經商與賣身共存,文明與野蠻相處。黃永玉遙指碼頭,説他當年漂泊去,便是在那裏上的船。他説到父母如何在這裡任教,而丁玲的名字還是他母親給起的。

       説到張家界,仿佛像説自己的作品一樣自豪而偏愛。他説,是他最早關注到這個景區,並率先呼籲有關部門開發。他很自豪,他的名字與張家界緊密相連。八十年代,便是他陪著最後一次返回湘西的沈從文來到這裡。於是,人們看到,在通往風景區的要道上,一塊石碑上鐫刻著沈從文的題詞——“張家界”。

       途經吉首,他説一定要到吉首酒廠(現在叫湘泉集團)逗留一下。我看到,在當時還顯得簡陋的廠部陳列室裏,張挂得最多的是他的畫與字。他興致勃勃帶我們走進車間參觀,帶我們看堆積如山的酒瓶。説到他為“酒鬼”、“湘泉”兩種酒設計酒瓶的過程,他眉飛色舞;説到當年他如何資助酒廠進京推銷,如何利用他的關係打開市場,他同樣津津樂道。這時,仿佛他已不是純粹的藝術家,而是精明的企業家。看得出來,為了故鄉,他樂於做一切事情。

       一路上,不斷地能感受到他對故鄉的熱愛和故鄉人對他的尊敬。

       走在鳳凰,聽他講述自己童年的經歷,我對這個小城,對他的藝術與故鄉的關係,似乎有了較為深切的感受和理解。

       黃永玉説他的家鄉人有特殊的幽默和風趣,他的作品中的這些特色,往往得益於這種熏陶。他引以自豪的還有滿城的妙趣橫生、嬉笑怒罵的對聯。“你看鳳凰人多有創造性!”每看到一副佳對,他就這樣感慨。

       他説他小時候喜歡在青石板小巷裏閒逛。最愛去的是邊街,那裏是各式各樣的民間藝人的天地。在黃永玉的印象中,有一家姓侯的風箏畫得最漂亮,是宋代畫的源流。他常常站在們前,一看就是半天。雕菩薩的舖子,也是他常去的地方。即使坐在教室裏,他的心仍在舖子裏。他想象著不同木雕的模樣,這些,充實著他幼小的心靈。

       少數民族的慶典,對於黃永玉這種年紀的孩子,恐怕是最快樂的日子。正是在街巷裏,他看到了至今認為在別處從未看到過的如此完整的民間文化。大傀儡戲,劃龍船,重陽登高,元宵舞獅,清明挂墳,紅白喜事,放風箏……他慶倖自己生長在這樣一個文化環境中。

       去過鳳凰,讀過沈從文所有的湘西作品,看過黃永玉畫的故鄉記憶,便會明白從那裏走出來的人,為何會如此固執地偏愛故鄉。對於他們,故鄉不只是記憶,不只是人到他鄉之後的對往事的留戀,而是一種藝術上的必不可少的想象,一種不斷地能夠提供創造力的能源。真正的藝術家莫不如此。

       無法排遣的故鄉情結。這幾年,最讓黃永玉投入的是創作一部自傳體長篇小説《無愁河上的浪蕩漢子》。他有一個野心,借寫自己的一生,把這個時代的各個側面勾畫出來。目前已經完成的部分,雖然剛寫到四歲,卻已有二十萬字。他在發揮自己講故事的才能,把故鄉民俗、童年影子,生動展現在這部作品中。仍是他的習慣,沒有完整構思,沒有既定格局,隨記憶而行。問他:要寫多長?回答説:我也不知道。

       是呵,他的筆下,無愁河上漫遊一生的那個浪蕩漢子,該演繹出多少人世間的悲歡離合,該袒露出多少人情世故的酸甜苦辣呢?只有他這個“浪蕩漢子”的心裏清楚。

       其實,在熟悉他的生活之後,我便又能感覺到,所謂故鄉情結,有時候在更大程度上恐怕是一種心靈的自我調節、自我安慰。人在變,時代在變,故鄉的一切當然也相應會有所改變。甚至有時會變得讓他自己也認不出來。山水人性,遠不會像記憶中那麼單純、那麼美好。有時種種不快,會困擾他,令他痛心傷感。

       曾經發生和正在發生的一切,是否會讓他記憶中故鄉的詩意漸漸淡去呢?(作者:李輝  著名傳記作家,《傳奇黃永玉》作者)

熱詞:

  • 小記
  • 黃永玉
  • 藝術
  • 國畫
  • 搜索更多小記 黃永玉 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