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畫廊 >

黃賓虹生平

發佈時間:2013年01月15日 15:45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央視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少年時代

       黃賓虹,原名懋質,後改名質,字樸存,寓居滬上後又改字賓虹。1865年1月27日(清同治四年正月初一)黃賓虹生於浙江金華,出生時正是個"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的時刻,所以黃賓虹在他《八十感言》中有:"吾生乙醜年,蓂算猶甲子。受天知春遲,墜地得歲始。"的詩句。

       黃賓虹的少年時期,正是父親的生意如日中天的時候,家境較為寬鬆。父親設家塾請名儒教授黃賓虹兄弟。從《字彙》、《説文》到四書五經,黃賓虹接受了完整的儒家教育,並打下了紮實的古文和詩詞基礎。

       與此同時,黃賓虹在繪畫篆刻等方面表現出超群的悟性和天分。6歲臨摹的古人山水冊曾得到老師的讚揚,11歲摹刻的鄧石如篆印使父親驚訝不已。他對繪畫的持久興趣更是驚人,凡是家藏的和能借到的古書畫,他都臨摹至再,直到爛熟於心為止。他還臨摹到董玄宰、查二瞻、王蒙、沈石田等古人的真跡,大大提高了眼力和功力。

       給予少年黃賓虹重要影響的人有兩個,一個是黃崇惺,一個是倪易甫。

       黃崇惺雖然是黃賓虹的族侄,年齡卻比他大得多。黃賓虹八歲那年,黃崇惺來金華見到黃賓虹,對黃賓虹的對答如流大加讚賞。此後,黃崇惺寄給黃賓虹《勸學贅》、《鳳山筆記》、《重刊潭濱雜誌》等書,還為黃傢俬塾引薦歙縣經師程健行給黃賓虹兄弟講授四書五經。

       倪易甫是黃賓虹父親的好友,善書畫,精於畫理。他常到黃家觀賞黃賓虹父親收藏的古書畫,每當這時,黃賓虹總是侍立一旁,仔細聽他論畫。直到賓虹晚年還時常憶起倪翁所講的"作畫當如作字法,應筆筆分明,方不致為畫匠"的教誨,這幾乎貫串了黃賓虹一生的臨摹和創作主張。在倪翁的指導下,黃賓虹很快掌握了臨摹與速寫的基本功,並畫了大量的時事畫、插圖、山水畫。

       革命思想

       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以康有為為首的在京會試舉子1300人"公車上書"。黃賓虹在家服喪期間聽到這一消息,激動地致信康、梁,贊同他們的變法主張。

       這一年夏天,變法維新的另一位重要人物譚嗣同,因事經貴池赴上海,黃賓虹知道後,特趕赴貴池與他會面。譚嗣在長時間靜聽黃賓虹的議論後説:"樸存兄説得對,對有野心的的列強要伸出拳頭去打。"後來,黃賓虹回憶譚嗣同時常説,譚嗣同是豪俠之士,維新愛國,可敬可佩。1898年冬,黃賓虹得知譚嗣同是年9月已被那拉氏殺害,放聲大哭,憤然寫下了"千年蒿裏頌,不愧道中人。"的輓詩。

       1898年冬天,黃賓虹回歙縣拜訪了兩位清末科武舉人洪佩泉、汪佐臣,説服他們利用農閒,招集鄉民教練拳術。不久,他們在當年岳飛駐兵的岳營灘上,拉起了一支隊伍,騎馬試劍,習拳練武,名為增強體質,實欲起兵衛國。正當他們紅紅火火練兵的時候,傳來了"戊戌維新"失敗,"六君子"被殺的消息。次年春,黃賓虹也因"維新派同謀者"的罪名被告發。幸而事前獲悉,立即出逃,至冬天才返回歙縣。出奔途中,他曾作詩:"苛斂追逮谷棄農,盜由民化困窮兇。卻為當道豺狼迫,獅吼空山一震聾!"以表憤懣憂國之情。

       1905年冬,歙縣歷史上第一所中學"新安中學堂"成立,黃賓虹被聘為國文教授。後來,他又邀陳去病來新安中學堂教書。陳去病是江蘇吳江人,舊年在家鄉組織雪恥會,鼓吹維新與革命,1906年加入同盟會。陳去病來歙縣實際是為聯合當地知識分子進行革命活動。很快黃虹賓這一批新安中學教員就組織了"黃社",名為研究詩文,實為紀念清初思想家黃宗羲及其非君論而命名,暗中宣傳革命。黃賓虹的思想由此從立憲法派的忠君保皇轉變為革命派的堅決反清。

       1906年冬天,黃賓虹接受革命組織的安排,決定在自家後院私鑄銅幣,一方面作為革命黨的活動經費,另一方面用以擾亂清朝的幣制。革命黨人從外地運來了鑄幣機,還派一名師傅負責鑄造技術。然而次年六月,正當首批銅錢出坯,還未印字的時候,就有人告發此事。黃賓虹聞訊連夜出走,輾轉到了上海。之後,"黃社"也解散了。

       但挫折並未使黃賓虹的理想就此泯滅。1911年10月,武昌起義後不久,他又承擔了上海商團的外線傳遞任務。上海宣佈光復後,他興奮地將早已準備好的大白旗高高地懸挂起來,以慶祝革命勝利。也就在1912年,即民國元年,黃賓虹開始用"賓虹"題畫屬款,以示紀念。

       編輯生涯

       1907年,黃賓虹在上海定居下來,開始了他近三十年的編撰生涯。

       《政藝通報》和《國粹學報》與黃賓虹的淵源極深。早在1906年,尚未定居上海前,黃賓虹就曾將自己評論時事的文章投寄《國粹學報》,給他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1907年,黃賓虹抵滬後,先是負責《政藝通報》下編的技藝版,繼而負責上編的政治版。他還參加了以兩刊編撰同仁為基礎成立的"國學保存會"。該會以"研究國學,發揚國光,興起人之愛國心為宗旨",主要成員包括鄧實、黃節、劉師培、陳去病、馬敘倫、陸紹明、諸宗元、高天梅等人。在此人員基礎上,中國近代一個著名的文學學術團體"南社",由陳去病、高天梅、柳亞子等人在蘇州發起成立。黃賓虹也參加了發起集會,成為南社最早的成員之一。

       1909年11月13日南社成立這一天,黃賓虹同蔡哲夫、馮心俠、景秋陸一起,騎馬來到虎丘,與其餘15位乘船來的同志會合於張公祠,煮酒論詩,俯仰興亡事,慷慨激昂。這次集會,給黃賓虹留下了極深的印象。1924年他重遊虎丘,回首當年感慨萬千,並賦詩作畫紀念往事。

       從1912年起到1915年,他一直擔任著《神州日報》的編輯和美術主任。黃賓虹任職期間,《神州日報》由汪彭年主持,汪允中任主筆。二汪都是歙縣人,皆有反清思想,與黃賓虹合作比較愉快。1915年,報紙為帝制議員孫震東收買,黃賓虹便退出了該報。

熱詞:

  • 黃賓虹
  • 生平
  • 藝術
  • 國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