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畫廊 >

王迎春《走出雪山草地的紅軍》創作談

發佈時間:2013年01月09日 17:06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央視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為慶祝建黨90週年,著名畫家楊力舟、王迎春參加中國美協組織的赴革命紀念地甘肅會寧采風寫生團,經過前期黨史文獻學習和寫生實地考察找到自己創作的興奮點。繪製出《紅軍扎西德勒》和《走出雪山草地的紅軍》。《美術家通訊》記者楊萍專程進行了採訪。

       楊萍:您和楊力舟老師曾創作過《太行鐵壁》、《文武之道一張一弛》、《火線上的姐妹》、《太行烽火》等許多膾炙人口的歷史題材名作,你們怎麼看待主題性或者革命歷史題材的美術創作? 

       王迎春:從我國古代到現在都有主題性創作,宮廷畫家都是帶著任務畫畫的,如顧愷之的《女史箴圖》就是用藝術形式來宣揚當時的政治理念和道德規範。因此古今中外都一樣,主題性創作本來就是一種很重要的創作方式。我們一直從事主題性的創作,我們習慣和擅長這樣的創作方法,沒有到了新時期就適應不了的問題,或者不習慣這樣的説法。

       楊萍:這次讓大家重走革命路,感受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成就,也希望藝術家們畫出更多表現新時期新面貌的作品,看您二位的新作還是願意表現革命時期的題材,請談談創作體會。

       王迎春:這次為紀念建黨90週年而進行的創作活動肯定是一個主題性的創作,我們帶著任務到甘肅會寧一帶采風,看到藏族人民在這麼美好的自然環境下建設自己的美好家園,非常感動。現在臘子口建設成紅色旅遊區,有很講究的紀念館。

       當時考察時也沒想到要畫什麼,僅僅是考察,熟悉了解那段歷史,去歷史事件的發生地增強一些直觀感受。我們仔細參觀了紀念館,聆聽講解和介紹,了解了1935年紅軍進入甘肅境時的一些情況,有了基本的形象的感受。尤其是到了哈達鋪鎮以後,聽到了當地老百姓對於紅軍的描述,印象比較深刻的傳説和故事,一個就是紅軍剛過了雪山、草地以後那種筋疲力盡、衣衫藍縷的狀態;再就是藏民看到紅軍後非常同情,還給紅軍糧食的情景。本來那一地區的藏族土司是受馬步芳的指揮,帶著剿共的任務,但是藏民信佛,他們看到紅軍那麼可憐的時候,就打開糧倉讓紅軍先吃飽飯再説,而且看見紅軍那麼友好以後,他們對紅軍沒有任何的反感情緒。本來紅軍給他們宣傳,我們就是路過此地要北上抗日,但藏民看到紅軍的艱難狀況,違背蔣介石的剿共的命令,蔣介石把土司殺害,藏族就造反了,為了平息反叛,封了土司10歲的兒子官職。因此,回來以後,楊力舟就構思藏族老媽媽祈福紅軍的水墨畫,讓人知道藏民對紅軍長征的貢獻不可抿滅。想表現當時這兩個感觸最深的印象。

       楊萍:請談談現如今怎麼來表現革命歷史題材?

       王迎春:我們現在創作比以前要更尊重歷史,也尊重我們自己對歷史的認識,所以我覺得更真切一些。因為我們在70年代畫過一些歷史畫,當時要求紅軍一定是要穿著很整潔,像樣板戲那樣的紅光滿面,但是實際又不是這樣,所以就有不真實的一面。董希文畫的《紅軍過草地》,有人提出批評,説畫得太悲慘了。其實他還沒有完全表現出紅軍更真實的悲慘情形,只是表現出紅軍在草地烤衣服、做飯、休息,這都有人批評説表現了失敗等等,就是受極左思潮的影響。現在歷史慢慢還原了,我們也能看到一些更真實的資料。所以我們要盡可能地靠近歷史的真實,不能理想化,把歷史理想化了,等於歪曲了歷史。

       如果沒有這次下去采風,根本沒有現在這兩張畫,去了以後有一種直觀的感受。主要是當時歷史資料留下來的很少。展廳裏很多照片,實際上很多是反映抗戰時期太行山、華北地區的,紅軍時期的圖像資料非常少,我們搞創作需要更形象的東西。只有在實地考察之後,豐富了想象力,然後塑造出幾個堅貞不屈的紅軍形象,從雪地走來,從歷史中走來,表現出長征的精神。

       現在新的感受和新的創作理念跟過去還是不一樣的,過去受外界的影響和干擾,現在創作更尊重自己的感受,尊重自己對歷史的理解,所以我們覺得更符合創作規律。

熱詞:

  • 王迎春
  • 雪山
  • 紅軍
  • 創作
  • 搜索更多王迎春 雪山 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