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畫廊 >

王迎春:《走出草地的紅軍》創作談

發佈時間:2013年01月09日 16:32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央視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為紀念建黨90週年,2010年由中宣部、中國美協組織部分美術家赴紅色革命遺址進行采風、考察。我們一行來到甘肅會寧一帶考察寫生,收穫很大。去的時候,並沒有想到要畫什麼,因為過去到過很多紅色聖地,唯獨沒有親臨中國紅軍會師的地方,所以去甘肅主要想熟悉了解那段歷史,去歷史事件的發生地增強一些直觀的感受。1935 年9月,工農紅軍經過二萬五千里長征,翻越了雪山和草地。經過突破臘子日戰,又經過藏族地區到達會寧。從此轉向陜北,完成了長證。毛主席在《長征》詩中高度概括了長征的艱險和紅軍取得勝利後的喜悅心情。

       我們仔細參觀了紀念館,和紅色遺址。聆聽了當地人的介紹,對1935年春夏間,紅軍進入甘肅境內的一些情形,有所了解與回顧。中央紅軍在長征途中歷經艱難險阻和重大犧牲,由最初的三十多萬人,到達會寧時僅剩8000余人。毛主席在一個名為哈達鋪的小鎮郵局的國民黨報紙上發現一條刊令陜北有“共匪活躍”的消息,這條消息,確定了工農紅軍奔赴陜北的目標根據老人們的回憶倖存來到達會寧的紅軍,亦是面色憔悴、衣衫襤褸。但士氣未減,鬥志更堅,紅軍在當地老百姓、藏族同胞的幫助下,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整,向陜北前進。當親臨現場後給我們很大的感悟與啟發,就構思如何用繪畫表現紅軍的頑強精神。

       當地紀念館,圖片資料極少,在長征艱苦條件下,不可能留有什麼資料。根據感受體驗,紅軍疲憊的外表和內在堅定的信念,形成這樣一個強烈的矛盾統一體。這就是我想要在繪畫中表現的內核,我力圖在畫面中表達這種強烈的反差。回想在三十年前文革中,畫長征艱苦,畫紅軍憔悴,要受到批判的。如今,這種顧慮沒有了。我畫五位紅軍戰士,拄著拐杖,穿著草鞋,或打著赤腳,瘦骨嶙峋、破衣襤衫,但其神情透露出崇高的信念和邁出堅定的步伐,背景是一片綠色,單純而整體,陪襯行走的人物。抄錄毛主席的《長征》詩,交代時代背景,並讓人聯想更多。根據我對這一主題的體會,設計了與之相應的中國畫有力的筆墨形式,以努力做到形式和內容的統一協調。這算是新的探索吧!

熱詞:

  • 王迎春
  • 草地
  • 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