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畫廊 >

文人墨戲現代方式:覃志剛的書畫

發佈時間:2013年01月06日 11:03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央視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在世界歷史上,文官介入到藝術之中的廣泛性和普遍性應該數中國為最,不管是帝王,還是縣令,他們對於藝術的熱愛都是超乎想象的執著。但是,這種普遍的介入並不是以職業的藝術創作為基點,尋求技法上的成熟與個人風格的確立,並在藝術史上獲得一種承前啟後的關係,而是以修身養性或作為道德和倫理的昭示為終極目的,因此,出現了像鄭板橋那樣的以寫竹來“聊聽民間疾苦聲”的個案,但絕大多數都淹沒在一種藝術方式之中成為個人化的生活方式。所以,梅蘭竹菊這些具有君子品格象徵的繪畫題材成了文人的墨戲,而這後來居然成為元明之後繪畫史的主流。當然,從歷史和審美的兩方面來考察這一現象,可以做出多方面的詮釋,不過基於傳統的文官系統的建設,中國文化的特殊性通過詩文、書法、繪畫、文房等特殊方面的修養來提升文官的職業倫理和道德水準,從而維繫大至國家、小至縣鄉的區域治理,成為儒家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的內容,具有特殊的意義。

      中國傳統中很多特殊的方式始終在一種傳承關係中表現出它的生命力,年復一年,代復一代,鐵打的營盤中出現很多書畫方面的傑出人才。雖然20世紀的社會變革改變了社會生活中的很多方面,在一個天翻地覆的社會變化中,時至今日,書畫的修養依然保存在文官體系甚至是普通文人之中,多年如一日,持之以恒且有所造詣者當屬覃志剛。

      覃志剛經歷豐厚,交友廣泛,為人豪放,這些個性上的特點都有益於他的書畫,而書畫的養心又造就了他的個性特點。經歷決定了他的眼力,交友給與了他的師承,為人奠定了他的品格,因此,他在書法的師承方面選擇了林散之。毫無疑問,能夠選擇林散之説明他的專業基礎以及他對於書法的理解不同尋常,而能夠或敢於學習林散之則説明他對於書法的藝術追求不同一般,這一方面表現出他的專業基礎,另一方面表現出他在浮躁的當代書壇中的操守。在20世紀書法大家中,林散之以其散淡飄逸的書風,將中國書法帶入到現代審美新的境界之中,以功力和品格拓展了書法在當代發展的可能性,在寫和畫、書寫性和表現性之間,林散之恪守在書法本體中的發展,以及把文人表現的方式突出在現代化的社會發展之中,但是,正好像後人學齊白石一樣,峰巔之前都沒有坦途,而“似我者死”則是普遍的規律,因此,在規律面前很多人以“獨闢蹊徑”就成了“現代書風”流行的當下狀況。

      覃志剛學習書法的紮實穩健,使得他在林散之的中鋒趣味中獲得了書法的靈感,無疑,這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對於他來説尤其如此。林散之的不可學在於他高度的中鋒用筆以及流動的節奏幾乎將這一風格帶到了一個絕境,好在覃志剛沒有固守于這一風格,他開始將其融入到自己的書寫方式之中,並逐漸建立起了自己的風格,因此,林散之的筆法以及風格成了他的血脈和基因。覃志剛的書法保留了林散之先生獨特的筆性,並在流暢而不圓滑的線條中將書法筆畫的節奏感熔鑄成自己的風格和品格。

      當他把對於線的感覺帶到他的繪畫中的時候,風格和品格的一如既往又為他的繪畫奠定了基礎。雖然書法入畫是中國繪畫的傳統,可是,當代中國畫與中國書法的剝離使得中國畫與傳統的方式漸行漸遠,能夠堅守的如果沒有書法的情感、書法的基礎和書法的成就,就不可能去承傳這一傳統。覃志剛以書法的寫的方式畫自己心中的圖像,不拘成法,線的流動和墨韻的把握在一種自娛的過程中獲得了心靈的滿足。顯然,在傳承傳統文人的方式中,覃志剛的畫常常受到專業化的影響,因為他的好學以及他人的好教,加上他也在努力建立自己的專業基礎,專業性的加強往往消解了他原來繪畫中的文人的特性,這是一個矛盾的問題。因為,當代社會缺少文人畫的社會基礎,文人的藝術方式也成為非主流的形態,他的選擇很難固守在完全個人化的自娛中。因此,在他走向專業化的今天,他早期作品中的天真的趣味逐漸被成熟的專業化追求所替代。

      他像傳統的文人那樣在紙上自娛自樂,他的山水也在傳統的面對與現實的感興之間來回遊走,儘管他沒有從臨摹起手獲得山水格局的基礎,也沒有專門拜某一名家學習某種特定的技法或方法,因此,他就沒有沾上一些專業的習氣。他在轉益多師中獲得繪畫的感悟,從而在日積月累的磨練中沉澱了屬於他自己的方式方法。因此,這種非專業的學習道路在現代藝術教育高度發達的今天看來存在著矛盾,因為人們已經忘卻了傳統中曾經有過的明清文人畫的業餘特質,好在他暗合了文人繪畫的傳統,其山水並沒有拘泥于某種程式,往往是隨著興致的即興表達,而山川樹木、流雲飛瀑也都是隨遇而安。

       多種筆墨樣式的並存是覃志剛繪畫的一個特色,他學八大、吳昌碩、齊白石,也學黃賓虹、黃秋園等當代名家,基本上能做到學什麼像什麼,然而又潛藏著他自己的一些理解和表達。當然,像《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瑞士阿爾卑斯山之巔》,以及《風吹草低現牛羊》等一批新作,都是畫眼前即景,生動而有趣味,在傳統筆墨中又增添了天空、雲彩的表現,並融進了色彩的意匠,這些可以説是覃志剛的自家面貌。當然,其中還是有一些不確定的因素,如果再聯絡他的《天高雲淡望南雁》和《雄關漫道真如鐵》,可以確信這麼多年來他的東學西採已經讓人們看到了能夠屬於他的風格架構——因為他堅持了所長的書法用筆,融合了文心中的激情浪漫,又揉進了當代審美中的色彩表達。

      無疑,就目前的狀況而言,覃志剛繪畫中的某種不確定性可能在專業的評價體系中會帶來個人風格的質疑,然而,多樣性和變化性則成了他的風格,這在如今畫壇中許多名家以不變應萬變的時代之病中倒反襯出他的真誠。這年頭,專業的越來越像業餘的,因此,覃志剛用心所畫帶來的清新,尤其是畫出感覺的筆墨,是值得正視的。

——陳履生

熱詞:

  • 文人
  • 覃志剛
  • 書畫
  • 墨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