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近日,記者遠赴地處廣州河南昌崗路的廣州美術學院採訪,一踏進校門,我就感覺到這是一所綠樹蔥蘢,丹桂飄香的美麗校園。不久前,“山月丹青——紀念關山月誕辰00週年藝術展”在廣美隆重開幕,這期間記者細細地品賞了關老生前100多件藝術瑰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在參觀關山月畫展過程中,盛讚關山月是“中國之大家,嶺南之畫魂”,並希望廣東藝術家以關山月先生為榜樣,堅持深入生活,勇於探索創新,與時俱進,精益求精,使嶺南畫派在新時期涌現出更多精品力作,更多名家巨匠。
作為來自粵北地區主流媒體的記者,此時此刻,我首先想到的是嶺南畫派大師關山月與粵北的那份深厚情緣……
1、嶺南畫派:構成中國畫壇三足
在半個多世紀的藝術生涯中,關山月先生稟承“筆墨當隨時代”和“折衷中西,融匯古今”的藝術主張,堅持“不動便沒有畫”的理念,深入生活進行寫生創作,足跡遍及祖國大江南北和世界各地,創造了大量賞心悅目的作品。
“山月丹青——紀念關山月誕辰100週年藝術展”共展出關老180余件作品,立意高遠,境界恢宏,精彩紛呈。作為國家近現代美術研究中心的重點課題,關山月各個時期的代表作,輔以相關的手稿書信、書刊、剪報、相片等文獻,完整勾勒了這位藝術大師的藝術人生。展覽還運用觸摸屏等高科技手段,展示了《山村躍進圖》等關老代表作,與此同時,畫展還複製了關老的畫室——“隔山書舍”,將其設計成一個體驗中心,讓觀眾可以更全面、直觀地了解關老其人其作,仿佛習習的書卷氣撲面而來。
關山月師從嶺南畫派創始人之一高劍父,藝術思想深受其影響。在20世紀變革中國畫的潮流中,關山月秉承了“二高一陳”的藝術主張,並使之發揚光大,與黎雄才等人一起,讓嶺南畫派最終享譽全國,與京津、江浙畫派並立為“畫壇三足”。
著名畫家林豐俗是關山月的得意門生,在展覽現場裏,他對記者發出如此喟嘆:“以前和關老離得很近,缺乏時間和空間距離,如今再來看他的作品,越發覺得他更高大、更加完美,以後恐怕再難有這樣高度的大師再現了……”可以説,關山月對近現代廣東美術界的影響是無與倫比的,關山月與黎雄才構成了南國畫壇的“雙子星座”,托起了嶺南畫派的鼎盛時期。事過境遷,如今親睹關老生前的藝術瑰寶,更令人對先生頓生無限敬佩之情……
2、炮火硝煙:激情成就藝術瑰寶
據關山月外孫關堅、外孫媳盧婉儀主編的關山月老照片集《山影月跡——關山月圖傳》記載:1940年1月中旬,關山月在澳門濠江中學舉辦首次個人抗戰畫展,展出畫展百餘幅,得葉淺予、張光宇等人讚賞。
1938年10月,廣州淪陷,風華正茂的關山月與年輕的妻子在硝煙炮火失散了。無奈之下,他隻身逃到澳門繼續進行藝術創作。眼看著家鄉成為日寇鐵蹄之下的一片焦土,愛人又不知何處,生死未知,此情此景激起了關山月火一樣的創作激情,他決定選擇表現民族苦難的題材進行創作,用畫筆宣傳抗日,激勵人民熱愛國土,保衛祖國大好河山,傾訴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1940年,關山月在澳門創辦了第一個“抗戰畫展”,展出的作品有:《從城市撤退》、《三灶島外所見》、《漁民之劫》、《中山難民》等,他用悲愴的筆調描繪了被敵機慘炸的江中漁船和驚恐無措的難民,那沖天的烈火硝煙瀰漫神州,那滿目瘡痍充塞畫面,在國難當頭的節骨眼上,這些作品無疑引起了人們強烈的關注和廣泛的共鳴。此時的關山月已經顯現出藝術家關注社會現實的敏銳觸角和錚錚鐵骨般的民族氣節。
關山月抗日畫展在澳門、香港展出後,引起了新聞界、文化界的高度重視,報紙、畫報紛紛進行了報道,稱其為“嶺南畫界升起的一顆新星”。現在看來,這些作品仍然體現了社會責任感和人道主義激情,在表現手法上也一洗舊文人畫出世的傾向以及倣古的迂腐習氣,並在古人筆墨的規範中開始了探索性的突破。
3、觀者如雲:在韶辦“抗戰畫展”
“抗戰畫展”的成功舉辦,進一步激發了關山月“到抗日前線去作戰地寫生,用自己實際行動參加抗戰”的宏願。因此,關山月的作戰地寫生、尋找失散妻子的想法越來越堅定。
他在澳門告別了恩師高劍父時,高劍父以“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兩句詩贈給了他,鼓勵他勇敢前行。當他懷著一腔熱血風塵僕僕地來到了戰時省會韶關時,卻竟意外地與失散的妻子重逢了。風雨交加中,這對苦命夫妻緊緊相擁,喜極而泣……
在山城韶關,關山月舉辦了國內首個“抗戰畫展”,觀者如雲,好評如潮。時間一長,他目睹了國民黨當局種種倒行逆施,在這種沉悶的政治空氣下,他感到很難創作出優秀的抗日作品,於是他攜夫人踏上北上征程,開始了“行萬里路”的壯舉,決心將自己的抗戰作品帶到大後方去展出,要讓那裏的人民目睹日寇的暴行。
為了描述當時複雜的心路歷程,關山月在《我所走過的藝術道路》一文中回憶道:“當時我在韶關一貧如洗,吃飯都成問題,碰到畫家黎冰鴻,一見如故,我向他談起了我有志於到前線參加抗戰,作戰地寫生的想法。黎冰鴻告訴我,國民黨不需要什麼戰地寫生,想愛國想抗戰,國民黨不讓。於是,我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開始實踐古人提出的行萬里路的宏願。”
4、毅然北上:展“行萬里路”宏願
從此,關山月攜著夫人奔波于西南、西北一帶。他一邊舉辦抗戰畫展,一邊堅持創作寫生。
那時,生活拮據,連吃一頓飽飯都顯得很困難,然而他毅然放棄重慶國立藝專教授的職位,冒險到敦煌莫高窟寫生,考察古代佛教藝術,並堅持在西南、西北寫生創作。令他受益無窮的是,他在這次北上遠行中結識了文化界的知名人士徐悲鴻、郭沫若、老舍、趙望雲、劉開渠、朱光潛等。
1942年,關山月在重慶舉辦了“西北紀遊畫展”,徐悲鴻參觀後稱其“風格大變,造詣愈高”;郭沫若在其《塞外駝鈴》的詩堂上題寫了六首絕句,並稱“關君山月有志於畫道革新,側重題材的民間生活,而一以寫生之法出之,成績斐然。”;朱光潛在參觀後寫信稱讚:“先生之畫法,備中西之長,兼具雄奇幽美之勝,竿頭日進,必能獨樹一幟……”。
從1940年的桂林寫生,到1943年的西北寫生,再到1947年的南洋寫生,近乎于苦行僧的流浪式寫生生活為關山月的藝術道路增添了戲劇般的傳奇色彩。關山月不僅留下了數以千計的寫生和80余幅敦煌臨畫,還創作了《漓江百里圖等宏圖巨制。也正是這樣一種特殊的經歷鑄造就了非同反響的關山月。
5、與時俱進:源於生活的精品
讓關山月成為藝術大師,則是來自於一次非凡的際遇:1959年,正值國慶十週年之際,關山月與畫家傅抱石合作的巨幅中國畫《江山如此多嬌》。這幅巨作由周恩來點題,毛澤東親自題寫畫題,懸挂於人民大會堂。這幅山水巨制展現了20世紀中國新型文人的山水情懷,一直被奉為新中國美術的經典巨作。關山月曾説道:“不受大地的刺激我便沒有畫。”身處日新月異的時代,關山月選擇的藝術道路也是一條變革之路。與許多遁世型藝術家不同的是,關山月十分關心國家大事,展示出寬闊胸襟和卓識眼界。
1973年,關山月創作了一幅作品《綠色長城》,畫面中整片的防風林如大海般澎湃起伏,蔚然壯觀。要知道,為了畫好這種樹木麻黃,關老花了很長時間去寫生,每天都去研究這種樹怎麼畫。《綠色長城》的技法和內容,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無疑是一種探索和創新。正因為這樣,關山月的不少作品都與時代同行,是時代的縮影。畫家林豐俗認為,關老用他陽剛向上的筆觸,帶出噴薄的力量,直面社會,其中凝結了永恒的藝術生命力。
6、揮毫潑墨:與韶關的深厚情緣
談到關老與韶關的不解之緣,廣州美術學院教授、關山月的女兒關怡回憶道,1978年,享譽全國畫壇的關山月與另一位嶺南畫派大師黎雄才來到韶關小北江寫生。在電船上,關、黎兩位藝術大師迎著北江江面拂面而來的春風,放眼兩岸青山,噴薄而出的藝術靈感涌上腦際,他們立即在畫板上描下了北江的奇麗風光……
自此以後,雖然關山月沒有再次來到韶關,卻對韶關的靈山秀水十分傾情。1995年,關山月受韶關市之邀,為丹霞山的第一本畫冊題寫書名;接著,他又為乳源題寫了“廣東大峽谷”;1997年,年過古稀的關老為韶關市第一中學題寫校名……關山月的墨寶在韶關閃爍出永恒的光輝。
南雄市文化館館長李子亮與關山月一家有著十多年的交情。他對記者講了這樣一件事:南雄梅嶺為嶺南賞梅勝地,以畫梅花著稱的關山月一直對此十分神往。1999年1月,關老曾準備到南雄賞梅寫生,可惜臨行前一天恰好香港有老朋友前來廣州拜訪他,他感到很遺憾。於是題寫了“樹德梅鐵骨,立節竹虛心”的對聯,後刻成石碑立在梅嶺古驛道。
在關山月的一生中,經歷了八年抗戰和文革十年動亂,他筆下為人熟知而又傲立寒霜的梅花,在漫天飛雪中挺立,散發出淡淡清香,這也是關老的高風亮節和藝術品賦的體現。
關山月晚年鍾愛的一枚印章是“積健為雄”,他勃發雄健的藝術熱情一直燃燒到生命最後一刻。2000年,88歲高齡的關山月就在他去世前不久,還滿懷著迎來新世紀的激動之情,創作了《梅花俏笑報春開》,畫面中澎湃的生命激情升騰而出,似乎永無休止……
這就是一位人民藝術家偉大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