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關山月是20世紀後半葉中國畫壇上的主流畫家之一,他的繪畫藝術同中國美術的發展是同步的。關山月繪畫藝術的總體特點與20世紀後期中國美術的基本特點是一致的。
這種一致性集中地表現為現實主義創作思想和不斷地創新精神。
我們大致可以從三個階段對關山月的藝術加以研究。
第一階段,是從30年代末到40年代末。從這一時期的作品中可以看出,關山月繼承了中國寫意畫中水墨為主與古代壁畫中人物畫的方法,同時明顯地吸引了西畫的寫實手法。
例如,在1939年創作的《拾薪》中器具的造型與景物的空間關係,《玫瑰》一畫中對提籃和玫瑰花的形體塑造,都比較寫實。在1940年所在地畫的《侵略者的下場》中,樹榦與線桿都用明暗法畫出,以表現其體積感。
40年代所畫的《嘉陵江碼頭》、《岷江之秋》、《黃河冰封》及《祁連放牧》等表現場影的作品中,都以焦點透視,造成了較強的空間真實感。這一時期的作品與後來相比,寫實性強,較注重形體刻畫,而不太強調傳統筆墨趣味。
第二個階段,包括50年代到70年代的約30年間。關山月在這一時期的創作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畫家以飽滿的熱情,用中國畫的藝術形式描繪了廣大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現實生活。他的作品表現了鋼鐵廠建設、堵海工地、煤都、水庫、水電站等熱火朝天的建設場景,還表現了幼兒園、渡口、紡線以及山村的各種農作勞動和農家活動。作品充滿了濃厚的生活氣息和地區色彩。需要特別提到的是畫家使一些山水畫、花鳥畫也具有了較強的社會主義時代感和精神內涵。如《快馬加鞭未下鞍》表現我軍騎兵部隊的英勇迅猛,《春到雁門》表現了北方農民的辛苦勞作和生活的改善,都是以山水畫表現較強社會內容的代表性作品。
至於《俏不爭春》則是以花鳥畫表達熱情、活力等精神力量的範例。這些作品是反映一個時代風貌的代表性作品。關山月在這階段還保持著寫實的風格,同時加強了筆墨的表現力和對作品內涵意蘊的擴展和深化。畫面比以前更為豐富、厚重,一些作品使用了鮮明的色彩。
從80年代至今是關山月藝術發展的第三個階段。畫家在前一階段基礎上,進一步增加了筆墨、意境等中國畫傳統在作品中的萬分。畫家沒有放棄寫實性,但明顯地從傳統中汲取了更多的營養。畫家用筆更加潑辣、奔放、恣肆,一些畫面處理較為簡練、概括,另一些畫面又顯得豐富、蘊藉。在《山泉水清》、《巨榕紅棉讚》、《鄉土情》等巨幅作品中,整體氣勢恢弘,細部耐人尋味,有較強的感染力,可謂神完氣足。
如果我們把1991年創作的《漓江萬里春》與50年前所畫的《漓江萬里圖》相比較,可以清楚地看出,畫家對“形”的關注轉向對“神”的關注,前者的筆墨意趣也大為加強。這一時期創作的《荔枝圖》、《天香讚》等花鳥畫作品也比以前簡練,筆墨更為精妙,意蘊更為幽深。通過關山月的繪畫藝術,似可歸納為如下幾個主要的特色:首先,關山月的中國畫表現火熱的現實生活,作品中飽含著作者的激情和濃厚的生活氣息。他的作品特別是第二階段的作品,體現了毛澤東在《講話》中所提出的為人民大眾所創作和所喜愛的精神,他的作品具有較強的現實主義精神,因而也體現了鮮明的時代精神。
其次,關山月在中國畫中融入了寫實成分,他的作品絕大多數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實境感,這是對嶺南畫派藝術的繼承和發展。
第三,關山月于山水、花鳥、人物皆能,優長于山水。
他以山水畫、花鳥畫表現較強的社會意義和精神內涵,是對傳統中國畫的拓展,使中國畫在新的時代更具豐富的表現力。在20世紀中國畫總體的創新與發展中,關山月以半個多世紀孜孜不倦的探索和所取得的突出的藝術成就成為不可缺少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