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畫廊 >

賀友直:真實、真切、真情

發佈時間:2012年12月07日 13:23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央視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賀友直是寧波人,不少忘年交與友人都愛稱他為“老寧波”,不僅到了如今90高齡依舊不改一口“石骨挺硬”的寧波話,俏皮、幽默、智慧,而且在生活中,也處處保留著寧波人所特有的習性——愛喝酒。師母每天的小菜調弄得更是精緻可口。客來奉上的是家鄉山上採摘的新茶,雖不知名,味卻醇厚甘香,家裏的老酒,更是源源不斷。從小到大,每次有機會登門賀府,老先生總是熱情相待,令我感動。雖然屋子狹小,可賀老總説“心閒天地寬”。就在這不到十平方米的畫室中,老先生每日清晨即起,手中的一支筆就開始著意描摹起來,這一手行雲流水,生動鮮活的“賀家樣”白描功夫,天下一絕!

       在我的印象裏,很少有賀友直這樣的老人,表面頑固,甚至還帶著那麼點子倔強,然而,骨子裏卻是真正看明白了一切,才可以如此雲淡風輕地生活在上海這片吞雲吐霧,瞬息萬變的城市之中。

       説他倔,是因為他懂得“孰可為,孰不可為”,能做到這一點,正如賀老自己所説的那樣,明白自己,明白環境,明白事理。説來容易做時難,來自民間的賀友直,在90年的人生歷程中,經歷了無數艱難困苦,方才能有這般大徹大悟的智慧之語。幹過小工,做過教員,還當了幾個月國民黨的青年軍,受過凍、挨過餓,更因在當學徒時忘帶防疫證,被日本鬼子扇過一個巴掌……前半輩子真是顛沛流離,苦不堪言。直到新中國成立,依靠著一管毛筆,一方硯田,蓬勃新興的連環畫藝術成就了賀友直,賀友直也將自己的名字鐫刻在了中國連環畫藝術的殿堂之中。

       難能可貴的是,在連環畫沒落的今天,賀友直並沒有與大多數同行一樣,轉向吃香的中國畫,這一看似簡單的“轉型”,在他,就是無法逾越的鴻溝。這不是保守,也不是頑固,更非守著“連環畫的貞節牌坊”,對於賀友直而言,做不到就是做不到,他只選擇他所能夠完成好的,而決不混跡于其他隊伍之中濫竽充數。這是對自我藝術的負責,更是對個人操守的堅持,在今天一切向錢看的環境下,賀友直的執著、倔強,是多麼值得令人尊敬!

       事實上,賀友直並非不能畫中國畫,他的《白光》、《小二黑結婚》,都是運用水墨大寫意技法創作而成的精品之作。因此,問題的關鍵並非技法,而是內容。這也牽涉到了連環畫藝術的局限性。賀老曾經與我談起過這一問題,連環畫之所以缺乏生命力,很大的因素就在於此,它缺乏原創性,也沒有屬於自己的技法,國畫可以,油畫也可以,素描可以,線描亦可以……不僅如此,所有的創作都要依靠腳本,無法脫離故事內容獨立成幅。因此,可以説賀友直所面臨的困境,恰恰就是連環畫在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最大障礙。

       當然,賀友直是智慧的,單幅的國畫無從下筆,卻並不妨礙其運用純熟精彩的線描,描繪老上海風情人物。賀友直髮揮了自己善於“做戲”的長處,將從小到大長期觀察生活的心得體會,以及身處民間,與升斗小民同甘共苦的赤子情懷,原原本本地融入到了《三百六十行》、《老弄堂》、《上海大世界》等作品的繪製之中。在這些線描藝術的恢宏巨作中,勾勒起一個時代的記憶註腳,有聲有色,有血有肉,有悲歡離合,有跌宕起伏。而賀友直本人,不也正是這群可愛的小市民中,最有趣的那個麼?

       這是一種大情懷,更是一種大智慧。賀友直的藝術,始終來自生活,真實,真切,真情!

熱詞:

  • 賀友直
  • 真實
  • 真切
  • 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