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畫廊 >

錐管卷雲舒 萬物皆鐘靈

——馬書林的水墨畫藝術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29日 14:35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央視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我的朋友,水墨畫家、魯迅美術學院副院長馬書林,多年來活躍在美術教育和行政管理崗位上,一副幹練爽明的關東壯士性格,躬耕視事,卓有業績。五月孟春,晉京公務,抽暇小聚片刻,其來去匆匆。臨離時留下厚厚一冊新作圖片,粗粗瀏覽,已覺風格殊異;細細品讀,更覺新意獨出,其中不乏精妙之作,遂錄讀畫感言如下:

       從作品看,書林似屬於那一類性靈派風格的畫家,畫風受水墨大寫意和傳統戲曲人物、民間美術造型、裝飾構成主義特點的影響,作品樸拙強悍、潑辣放達。他有意識地模糊了寫實與寫意手法、表現主義與具象主義形式的邊界。無論是在作三國人物、戲曲旦角、花鳥動物、皆率意揮寫,全無羈礙,其落筆方法既同亦不同,似有“無邊界”無“章法矩度”之感,而實際上,一切均是“策劃好了的自如”。馬書林善用枯筆、焦墨的表現性語言,輔以水墨韻味,在乾濕、濃淡、疏密的構成中經營幅面的整體氣勢,展示出一種特有的靈性和形式特徵,這種既有繼承,又有獨創的方法,凸顯出其鮮明的作品個性。他把傳統的筆墨程式、行草書寫的點劃勾勒特點、平面構成的佈局取勢和靈性的藝術精神融合在自己的作品中,又與表現性的筆墨相結合,使畫面更具幻化色彩而富於韻律,造型誇張霸悍,沉穩而富詩性特點。他的戲曲人物作品《國粹》、《做功先生》《扎大靠》等元氣淋漓,筆墨酣暢,作品中形象以亦非似、鐵骨錚錚、堅挺偉岸。尤為突出的是,他著力發揮水墨材料自身特性,並將其與所描繪的人物恰到好處地糅合在一起,尺幅之間,大氣荒率、從而産生一種綜合性美感,這種通過作品所溢散出來的形式感表現為一種鮮明的崇尚陽剛、追求率真、野逸生辣的品格。

       值得指出的是,畫家以戲曲、古典人物為題材,運用誇張大寫的手法,顯現其作品風格的靈性特徵是經過一番擷選、取捨的。他每每下筆著墨,總表現出畫家濃厚的主觀情感色彩,而且大多取情懷激越的特寫構圖,佔據畫面中心大半的位置,通過琳瑯的色彩與墨的交疊透出某種具有裝飾趣味的舞臺效果。不論是戲曲中的生旦凈醜,還是仕女小品,甚或是花卉、牛馬牲畜,聯綴畫面意象的都是畫家流泄的情緒。人與物象在畫家筆下,已不是具體的某個對象;而是一種創作的橋梁媒介、一種精神寓寄的承載體。即如作品《靠把老生》、《尋常誰與坐從容》、《門神的印象》中所反映出來的對某種品味的追求,某種境界的追求,某種精神的坦露。

       鐘靈萬物,作為馬書林水墨藝術的審美取向與自覺追求,似乎已經形成其作品風格特殊的形式錶徵。《嬉戲》與《大鳥》中厚重的墨色,濃麗的色彩;《睡月》中綿綿搖曳的意緒,又有遒勁凜然正氣,其冷峻清逸兼具熱烈霸悍相間,令人頗生一種豁解生命之困惑,在創造中升化了的熱烈情緒和抵達彼岸的欣喜之情。畫家的機敏,在方寸之間得到了準確的回應與表述;畫家的熱情有了本真而率真的抒發釋放。馬書林滿蓄生氣,心錄深處始終處在入任與自由的狀態,看似“文人之餘事”的逸筆草草,實則與戲墨的旨趣判然有別,相去甚遠。

       書林水墨作品所具有的形、色鮮明、氣勢勁健的特點,使畫面中的雄強之氣向四邊外延。它不僅保持了與傳統文化精神的一脈相承,而且傳統體裁的對象又具有了現代繪畫形式的某種圓融和諧。他筆下的對象一掃矯萎靡的造作技巧,更不囿于傳統文人畫的筆情墨趣,絲毫沒有那種顧影自憐,遊戲人生的頹唐傾向。作品中意象鑿鑿、筆墨蒼潤、畫風雖具裝飾特徵卻不事匠氣雕琢。書林在這種藝術的取捨中,強化了水墨藝術的綜合表現性,在作品《老貓》、《孺子牛》、《母與子》中看似不經意的揮寫中得到了極好的顯現,使觀者看到、感到的是一曲濃郁、醇厚的華彩樂章;一組鏗鏘熱烈的鼓鑼镲亮音;是吟唱、是咏嘆;有溫婉、有情趣;人非人、物非物,一如色墨混融的交響,呈現出絢爛之美,浪漫之美和理想之美。

       “錐管”寫“鐘靈”,作為文化命題,在馬書林的水墨藝術中是其精神情感與審美取向最為自由與樸素的存在方式;是他以生命的個體形式和特殊話語詰問自我與探尋精神去路所作的嘗試與努力。當然,這種“鐘靈”的書寫境界求取同時也是無由標尺,永無終結的某種神往與追索,它可能是畫家思想裏揮之不去的夢想,在夢幻與真實的交錯誘引下,馬書林將不遺餘力地繼承著它的藝術與精神之旅,一步步循著他所建構並且努力接近的精神家園──追求精神的宏大、曠達與深隧;追求樸茂、濃烈、豐厚的情感;追求自然、本色、真誠的藝術品格,不正是在他的這些作品中一無隱藏地展示出來了嗎?

       作為一個有思想的藝術家,馬書林是一位具有著豐富的精神內涵和思想深度的人,帶點頑皮的外表某種自信與成熟感,對於傳統藝術的認識,書林的觀點是“有精神指向的中國傳統藝術博大精深,這與它具有五千年的文化史聯絡在一起。傳統,遠不止元明、清以降的文人畫形式。自漢唐上溯、青銅、彩陶、岩畫以及形形式工的雕塑藝術、建築藝術、工藝美術和生生不息的民間藝術傳統等是其有如此龐大寬博的包容量的系統,而永無止歇的創造活動是這個系統裏的精神活動的延伸。”傳統的包容性與兼容,性使它在融會諸多反傳統的因素之扣不斷豐富了自身,於是歷史就出現了諸如梁楷、徐渭、石濤這樣傑出的藝術家,正是這樣一批開拓型的藝術家譜寫了豐富多彩的中國繪畫歷史。然而一個世紀以來,不管聰明才智的後人在傳統中看到了如此精妙的一面,以至於不自覺地陷在中談論,結果導致了我們對傳統認識方法的偏差,並樂此不疲。而事實上,中國繪畫的歷史發展,從未曾純態創新的面貌風格見諸史冊。無論是六朝謝赫的“氣韻生動”説還是中唐張噪的“中得心源”,均注重的是精神與內涵,而這正是中國繪畫歷史得以發展的動力。對於中國水墨畫藝術精神的強調與把握,同時也是讀解馬書林水墨藝術的門徑。

       早年從入讀魯迅美術學院工藝美術專業進而轉為繪畫的馬書林,超乎人們想象地畫得一手精彩的工筆畫,作品參展獲獎,幾多殊榮。他既是一位有著極好天賦的藝術家,同時也是一位頗有政績的藝術教育管理者。他要面對大量的行政事務、管理工作和附屬中學具體的教學組織工作,常常忙得兩頭不見亮,他的相當多的精力和智慧同時也奉獻給了藝術教育事業,因此,他總是無可退避地被置於某種有為與無為之間,被迫在社會責任和個人藝術價值取向之間作出種種選擇。書林以作畫、讀書、消解轉化並且平衡著各種矛盾,我們在觀賞馬書林作品時,同時也能感受到一位富有創造力的藝術家,是怎樣擁有著與眾不同的個性風采、性格魅力與風度的。

馮遠

熱詞:

  • 藝術家
  • 國畫家
  • 馬書林
  • 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