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畫廊 >

楊佴旻:從工匠之子到遊歷海外的水墨畫家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19日 16:48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CNTV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探索藝術的現代化,追求藝術的世界性,在繪畫和生活這雙重軌跡上都踐行這一理念,畫家楊佴旻可算是典型特例。

       現為美學博士、北京文藝網總編輯的楊佴旻是南京藝術學院新水墨畫研究所所長,日本東洋美術研究所主任研究員,美國聖賽德藝術中心客座研究員,河北大學客座教授。他還曾歷任日本名古屋藝術潮實施委員會國際企畫委員長,美國聖賽德當代藝術展——通往東方的路藝術主持等職。然而,鮮為人知的是,自小生長在河北省曲陽一個世代工匠之家的楊佴旻差點子承父業走上工匠之路;少年時代因為繪畫技藝突出而得到省長特批進入大學深造;青年時代放棄大學老師那份很有前途的職業,東渡日本、遠赴美國、遊歷歐洲。對於楊佴旻來説,改變人生境遇的動力只有一個,那就是繪畫,確切的説是水墨畫,更準確的説是現代水墨畫。
    
       差點子承父業走上工匠之路
 
       藝術需要天分,也需要機遇。對於童年的楊佴旻而言,二者皆有,但二者最有可能促成的不大會是一名畫家,而是一名工匠。

       楊佴旻的老家是河北保定的一個山村,父親當年曾是當地鼎鼎有名的手藝人,受人尊重,收入不菲。對於童年的楊佴旻來説,之所以走上繪畫之路與父親的言傳身教密不可分,而對於藝術、對於生活、對於外面世界的認知也與父親的職業有關。楊佴旻説:“我的老家地處太行山脈,周圍都是山,打小接觸最多的就是石頭。我父親是當地有名的匠人,他手很巧,石器雕刻的技藝很高,非常受人尊重,當時找他做活的人很多,因此收入相當多。記得當年縣長又一次曾拉著父親的手不無羨慕的説,有門手藝可真好,你的收入比我都高!在我很小的時候,父親就想讓我跟著他學習石匠手藝,將來好繼承他這一行,因為這樣將來吃飯就不愁了。但偏偏我的興趣點不在這上面,相對而言,我更喜歡畫畫。小時候,我們家裏有一些古典書籍,無非就是《紅樓夢》、《西遊記》、三言二拍等等,裏面有一些插圖,我最開始的繪畫就是來源於此。由於資訊及經濟條件有限,除了以上那幾本古書之外,我當年的繪畫教材就只是一本《芥子園畫譜》。我畫畫想來是從玩開始的,就象有的孩子喜歡玩石子。十二歲那年開始跟老師學習水墨畫,從臨摹《介子園》入手。那時找不到其它的學習資料,我不得不反復臨摹那套畫譜,幾年下來一套畫譜被我臨的爛熟,特別是山水卷,我竟能背著畫出每頁的內容來。雖説當時還是有些出於好奇心,但畢竟畫畫不象遊戲那樣好玩了,畫走進了我的生活,並開始成為了一種生存方式。”

       得到省長特批進入大學深造
 
       在楊佴旻看來,自己的作品真正被外界廣泛認可應該起始於1987年,那一年他的作品榮獲建軍60週年全國美展佳作獎,那一年他的作品在日本展出,那一年他的畫作被海外人士賞識,開始被購買收藏。而也就在那一年,他多次前往日本,並最終決定出國開闢自己的藝術空間。這一切的決定其實與他之前的另一個人生際遇——被特招進入大學有著極大關係。

       楊佴旻説:“由於繪畫成績突出,還獲得國家級獎項,所以我當年只是一門心思畫畫,根本沒想過考學。後來在一次河北省為全國美展組織的創作班上,保定師範學院的美術系的老師就再三勸我報考他的院係。於是我這才重新找回高中課本復習功課,準備來年參加高考。當時高考的文化課成績不太理想,差了幾分,但保定師範學院的老師非常想要我,於是他就到省教委為我想辦法,最後都到了省長那裏。鋻於我獲得過國家大獎,當時是我們地區建國以來唯一一個獲得過國家級大獎的畫家,而我當時還是個孩子,於是省長特批我入學。後來我畢業後就留校當了老師,那時正趕85美術新潮,我開始由畫水墨畫轉向畫油畫,同時開始探索水墨畫的新技法,加上社會上剛興起出國熱,我也想出去看看。由於我當時的畫賣的很好,單幅都在千元左右,在當年來講算是收入非常高的啦。正好有日本的畫廊邀請我去當簽約畫家,於是我當老師沒三年就辭職去了日本。”

       日本的150平米的畫室

       在日本名古屋,楊佴旻不但成為當地頂級畫廊唯一一位簽約的外國畫家,而且還擁有了連當地畫家都不敢奢望的150平米的個人畫室。楊佴旻的水墨畫新技法同樣也引起了日本業界及媒體的關注,日本媒體稱楊佴旻是“把水墨推向現代的藝術家,他的畫作已經是現代與傳統相結合的藝術。”
 
       開創了一種新型的水墨畫
 
       近年來,楊佴旻先後在日本、美國及歐洲等地舉辦畫展及文化交流活動,他的畫作也被中國美術館、美國聖賽德藝術中心、帕斯高藝術中心、日本本田藝術博物館、春日美術館、法國拉勞美術館、荷蘭聖安納美術館等收藏。改變水墨畫以墨色為主的傳統,在宣紙上畫出斑斕的色彩——這些年,水墨畫家楊佴旻一再顛覆傳統,開創了一種新型的水墨畫。

       談及自己的水墨畫,楊佴旻説:“2006年世博會是在日本舉行的,我去參觀過。那麼多展館,就屬中國的最大。可一進去,就看到一個姑娘在彈琵琶,前一天是拉二胡。弄幾個中國元素,就是傳播中國文化了嗎?我們國畫界一直在説“筆墨當隨時代”,可有幾個人真正做到了?現在一些國畫家,穿洋裝,開汽車,生活比誰都現代,可一下筆,又“古”回去了。依我看,這不是尊重傳統,而是偷懶。在日本、在美國都有我的繪畫工作室,如今在北京也有了自己的工作室。我把他們都看做是我人生中的驛站,這是我的一種生活狀態。在旅途中的任何一家旅店,都不會給我陌生的感覺,對我而言,到了哪都像到了家。”

       保利拍賣單幅作品突破百萬

       楊佴旻一直遊歷于海內外,為促進東西方美學、藝術乃至文化的融合與發展做出了許多努力,其作品往往在交流中被重要藝術機構和私人藏家傾心收藏,為其作品的流通與價值的提升奠定基礎。

       從2005年秋起,楊佴旻的作品開始陸續進入國內二級市場,上拍于北京保利、瀚海、榮寶齋等一線品牌拍賣公司,均取得不俗表現,2011年6月,楊佴旻的一幅風格鮮明的力作《廚房》在北京保利2011年春季拍賣會上經過一番激烈的競拍,最終以人民幣一百八十四萬元的價格被某藏家拍得。此次其拍品價格突破百萬,在宣告“新水墨畫”贏得了業界進一步認知的同時,也意味著新水墨畫邁入了頂級藝術品行列。
                                                            

 2012年3月

熱詞:

  • 楊佴旻
  • 遊歷
  • 海外
  • 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