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近有評論稱:陳福春的書風為“畫家字”。尚且不究所謂“畫家字”的解題,而首先就此引出一個話題——“畫家字”卻值得為之小敘。
陳福春確是一位從事中國畫創作與教學的畫家,並承擔中國畫、書法、篆刻課的教學。近來他的書風漸顯,引起不少同道學術諸方的關注,他確也是位青年的書法家,這樣稱他的書法為“畫家字”倒也名副其實。
所謂“畫家字”應不涵褒貶之意,而是指一種風格取向。書入畫理,或畫以書成,其書法當在書論的理法基礎上別有一些繪畫性的開張。以此概括陳福春的書法倒也準確。
陳福春從入學美術學院攻讀繪畫時,同時開始正式攻書法。可幸者是從他入學至今一直得到王頌余、孫其峰等老一輩書畫兼深的書畫家的直接教誨,在他們的指導下踏進這座藝術的殿堂。陳欣幸至哉,奮發十數年,不掇案牘,不為展覽,不競獎項,書學五體,兼攻篆刻,從不間斷臨池,也不失進學的機會(近年有幸參加歐陽中石先生的首屆學位研究生班)。往而不論,他以書轉畫,書畫具長,並漸入佳境,書風沈靜,充盈畫意,而意趣開張。
所謂“畫家字”,其書風未必近畫。有些學書者,或學畫兼攻書法者,淺嘗輒止,或耐不住寂寞,或撥不出時間,常以信筆塗鴉而為放開,其結果往往失之草率輕浮,故有人戲這種字而為“畫家字”,則不乏批評貶責之意。陳福春的書法卻以其傳統書法風采為所長,字裏行間具備一種傳統的書卷氣和文人風,這是他的學書道路所致,是他好文重教虛心自律的性格之必然。陳福春學書是從作為繪畫的基礎課基本功的課堂作業開始的,從守帖臨摹入手,廣收博覽,縱觀書史歷代法書諸家,對臨研究,體悟揣摩,貫通氣息。取上法,追前人。逐漸進入藝術殿堂之門,少走了些彎路,從他的書作中不難發現:篆籀的風骨,權版的堅澀,摩崖石刻的蒼烈;同時可見張玄墓誌、蘭亭集序、孫氏書譜、張(旭)懷(素)狂草的倜儻放達,以及碑、楷顏柳的凝練,並宋元以降諸家行草的瀟灑通靈。這些傳統書法的氣息仍跳動在陳氏書法的作品之中,這是他書法立命的基因和厚土。這些無論書家之書和畫家之書勿以此為必經之路,而作為畫家之書做到如此,除了他的天分,則是他的勤奮,實屬難能可貴。
書家做畫,不可強求,而畫家習書當為必然。有人極稱:“中國畫的基本形式語言是書法。”此説未必全面,而書畫同源,不少載入史冊、成就卓著的畫家又是書法家,甚或是影響幾代的書法大家。當今也仍有不少中國畫家得益於書法的開悟,同時也有不少畫家在書法創作上創造出極具個性的書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