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畫廊 >

澄澈磊落人 淋漓酣暢畫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8日 16:20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CNTV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同當今活躍在中國畫壇多數中年畫家一樣,馬書林的藝術啟航是從上山下鄉的知青年代開始的。記得是1975年由於學院不招生,我被派往在鐵嶺縣開辦的“省首屆知青美術作品展創作班”輔導美術創作。那是一個特殊的年代,美術創作處在濃濃的“以階級鬥爭為綱”的藝術氛圍裏,藝術被牢牢地捆綁在政治的戰車上。但那時群眾性的美術創作活動和展覽活動,卻為知青們提供了一個充滿政治色彩的藝術舞臺,當時為階級鬥爭服務的極端政治化的題材並未掩蓋知青們的才華。從全省選拔出來的知青隊伍中的美術人才來自廣闊天地的農村基層,他們用各種表現形式的美術作品表達著自己樸素的情懷。我記得其中一幅表現保衛祖國題材的年畫“發發炮彈”引起了我們的關注,畫面是採用透明水彩的年畫表現方式,畫法雖顯稚嫩,但卻清新雋麗,畫面中人物表現細而不膩,作品中隱現出作者不尋常的潛在素質。這幅作品的作者就是來自開原縣的瀋陽籍知青馬書林。,我現在還依稀記得,當年的書林一副英俊年少的單純面孔裏蘊含著聰慧與果決。記得美術班的同學們給他起了個綽號“英俊少年”,當時他還不足二十歲,已是一個較大的青年點的“點長”了。他不僅能遊刃有餘地處理著青年點千頭萬緒的日常工作,而且在繁重的勞動間暇,經常以繪畫來陶冶性情,那時他對繪畫的執著追求和繪畫天賦即深受同齡夥伴們的敬佩。也許正是知青歲月的生活經歷,為他後來的藝術人生中蘊涵著的一種永不滿足的藝術創作精神奠定了基礎,總是在不斷地否定自己,超越自己。一種唯美主義求全意識,對他的藝術創作活動産生深遠影響。可以説當年知青美術創作活動中單一的主題先行,雖然局限了這些青年的創作思路,但並未能扼殺他們的藝術天性,雖然對知青美術班每個參加者來説,未必能提高多少繪畫技能,但卻從中發現了一些嶄露頭角和擁有抱負、擁有理想的美術人才,書林就是其中的一個。也正是在這個遼寧省知青美術班上,我與馬書林結下了深遠綿長的師生情緣。美術班結束後書林就經常來我家習畫。

       書林是“文革”後恢復大學高考正式招生,第一批考入魯訊美術學院的學生。1977年處在特殊年代,由於多年未考試招生積壓了大批人才,當年報考人數有1 5萬人之多,魯美卻只招收了65名學生。馬書林是其中的“幸運兒”。因為經歷過知青蹉坨歲月的磨煉,對來之不易的學習機遇書林分外珍惜。大學學習朗間,他除了孜孜不倦地把色彩、素描、構成、裝飾等課程學精學透,打下了堅實的繪畫基礎之外,出於對中國畫的酷愛,在課餘時間裏,堅持繼續跟我學習工筆畫。用大量的時間研究中國傳統繪畫,習瘦金體書法,臨摹大量古典工筆畫精品。在我向他傳授中國工筆畫技藝的同時,輔導他創作出了工筆花鳥畫《向天歌》,當年參加了全國第二屆青年美展並獲了銅獎,當時書林並不是國畫專業的學生,卻在全國性大型美展中,獲得了令國畫係中青年教師及學生們為之羨慕的遼寧省國畫作品參賽中的唯一一塊獎牌。書林能思善悟,不僅很快地掌握了工筆畫的一整套複雜的編製程序和技法,而且對中國傳統美術作品中的精髓和意蘊有其獨到的體認。書林作畫以身心投入,表現出超凡的毅力。年輕時畫起畫來常常通宵達旦,甚至連續幾晝夜不眠投身於創作中;常常為求精求確,而不惜血力氣力超常人地付出。對於藝術創作,他有其與眾不同的堅定自信、強烈的表現慾望和執著的進取精神。當他熟練掌握工筆技巧後創作出了一系列的花烏畫作品。《弄春暉》、《銀夢》、《冰清》、《玉潔》等,先後參加第六屆、第七屆、第八屆全國美展。其中《鵝鵝鵝》以精練的筆墨,描繪了生活中常見的鵝群列隊引頸高歌的節奏與韻律,以推陳出新、超凡的個性打破了常規花烏畫的定勢,作品于清新中飽含時代性,並具有深層的精神內涵和嶄新的境界,令人賞心悅目。當時在第六屆全國美展南京分展區中備受矚目,呼聲甚高,受到理論家、畫家們的好評,並作為為數不多的作品選送至中國美術館參加優秀作品展,書林那一個時期的工筆花鳥畫面貌雖以傳統工整縝密技法為主,卻已經具有了工筆花鳥畫寫意性的奔放酣暢的特徵,一掃工筆畫柔靡的積習,已初步形成了極具個性的工筆繪畫語言。那時書林對花鳥畫這一畫種獨到的思考和敏銳的感知能力,就已反映出他在中國畫創作領域中必將成為浮出人海的人才了。後來,在他的工筆花鳥畫臻于成熟之後,他開始青睞工筆人物畫,以致我們在以後的一二年中共同創作的工筆仕女畫《花神》系列和《胡笳十八拍》系列中,同樣展示和發揮了他對工筆人物的悟性和表現功力,在遼寧精印出版後産生了很好的影響。其實在那個時期,書林除在繪畫領域表現出超凡的才華外,在其他領域的多方面的才能包括與人交往、待人處世、處理問題等方面及領導才能就已初見端倪了,以致在今天成為魯迅美術學院副院長、附中校長、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成為魯迅美術學院的棟樑之才,均在預料之中。

       由工筆畫轉為水墨寫意畫創作,馬書林在中國畫創作道路上邁入了一個藝術的新階段。這正是由於他的藝術修養、生活工作閱歷走到今天自然天成的結果。從嚴謹不茍的工筆到縱筆無拘的大寫意的作品變化中,我們可窺視到書林個人風格化的進程。從繪畫形態上看,貌似一個從“收”到“放”的過程,實質上從個人情緒表達上看卻是一個由“隱”而“顯”的轉換。 “必極工而後能寫意,非不工而後能寫意”(鄭板橋語)。這條先“工”後“寫”紮實的藝術之路,使書林在中國畫創作的道路上走出成功之路成為佼佼者。作品中無拘無束,灑脫天成的外貌,或許是天性的使然。書林內心為人澄澈磊落,處事灑脫大氣,這與其水墨大寫意的淋漓酣暢是一脈相通的。他恰切地運用水墨語言以多種思維、各種繪畫表現技法的綜合結晶為多數人認同的中國畫表現方式,導入令世人耳目一新的現代形態。讓自己的氣質、個性稟賦得以充分表現,客觀物象與自己心靈情感得到天然融合,書林的作品無疑是高品位、高層次的藝術追求,也是藝術道路行進中的必然結果。書林的作品無論是工筆花鳥畫還是水墨人物畫,都清晰地記錄了他藝術探索真諦的足跡,為未來的藝術探索開拓了一個廣闊的領域。

       近年來,書林傾心於水墨潑彩大寫意京劇人物的創作,在不間歇地創作著大量的作品。在歷代的中國畫家中有許多人從生活中選擇自己偏愛的某一題材,殫精竭慮地進行藝術語言的探索。經年累月沉穩陟難的實踐和見微知著地思考,終能以獨特的面貌成為佼佼者而聳立於畫壇巔峰,並以此為起點輻射自己整個藝術創作生涯。書林把同中國畫一樣凝結著中華民族文化精華的京劇戲曲人物作為水墨畫創作的表現對象,這兩個領域的國粹的重組,不啻於是一種睿智的選擇。他以獨特的視角關注中華民族的國粹,京劇藝術的博大精深、氣勢恢弘,對傳統文化理解後的想象力遠遠超過常人視覺的範圍。時已中年的書林在審美觀念和藝術的追求上,既沒有老一輩畫家被西方寫實性素描因素及真實再現為審美的標準所局限,固于“真”和“像”而不能自拔或沉緬于中國畫傳統成法而墨守成規之;更沒有青年學子不滿于中國畫現狀為了求新求異,一味地改弦更張的迷茫和困惑,追求時尚而隨波逐流。他以吞吐古今、融貫中外的胸襟,在繪畫語言探索和“當代”精神性、文化性的觀念下進行著大膽試驗。對傳統水墨語言進行“解構”與“重組”,從意蘊捕捉到筆墨的表現及畫面結構、空間處理、形象構成等許多方面都體現了畫家的藝術品格和對水墨語言的把握。書林的水墨京劇人物畫借助西方抽象表現主義的語言解構傳統筆墨,運用了構成原理重組水墨秩序,在意象與抽象、寫意與表現、潑墨(彩)與線條的互補、交會、融合中,刷新了水墨面目,重鑄了畫中精魂。傳統水墨的寧靜、平和、儒雅在畫中隱沒了,取而代之的是恣肆、雄渾、率真、幽秘。在色與墨的混融交疊、線與點的鏗鏘交響中呈現他心中京劇的繽紛絢爛,用蒼筆潤墨營造了“墨海之中立定精神” “混沌之中出放光明”這歷來人們所企望的水墨理想境界。

       書林筆下的京劇人物並不是簡單描摹戲曲角色的外表形態,他認為只有當體現了畫家審美理想被昇華了的藝術形象與真實的戲曲人物之間拉開了距離時,才有了藝術家施展才華的廣闊天地。書林的高明之處正是用他營造的藝術氛圍牽引觀者走進他的藝術天地,使觀者流連陶醉。畫中黑白倒置,時空錯位,比例失調及色墨無序等等都是允許的,或許是必須的,使觀者既熟悉又陌生,這熟悉是觀者固有的,這陌生即是藝術家給予觀者的。書林的水墨戲劇人物常常是把看似荒謬的變成合理的,對視覺常規進行了極限的超越,使其觀者視覺更具張力,畫面效果更為強烈。

       筆墨作為水墨畫的要素,不只是表現形象的技巧,而且是欣賞內容的一部分,更蘊涵著寄情于神的審美意趣。筆墨是畫家心靈的跡化,氣質的展現,審美的顯示和學識修養的標記,有創意的畫家總是對筆墨外在表現形式的思考、懷疑、頓悟、發現高於內在精神的超越之中。書林的水墨京劇人物畫不但繼承了經典水墨中的東方神秘主義的陰陽互動、黑白演進等哲學因素,而且又能從一貫被人們奉為定規的成法中掙脫出來,突破傳統水墨語匯的限制,淡化具象因素,強化抽象因素,使畫中的點、線,滲化、流動、乾濕、濃淡等諸多形式因素,構成了抽象筆墨的韻律與節奏,營造了水墨語言的變化莫測、氣象萬千。只有具象的直白,難免枯燥無味;只有抽象的表達,也難以表現形象的意蘊,書林的水墨畫坦率地展示自己對筆墨的思考與探索。他以超越世俗得失,無拘無束的大寫大潑、大揮大灑中宣泄和噴發自己的思緒,筆墨間呈現出震憾與力度,使水與墨的表現潛能得到更充分釋放。當今社會的進化,城市化的加劇,催化了個人情緒的浮動,渴望著得以宣泄,水墨畫寫意化的傾向趨於明顯,而且愈演愈烈,這也是時代風氣的使然。而市場化的形成使一批藝術家由純藝術家變為商業藝術家,而書林不為功利所動,沉浸陶醉在自我耕耘的墨海中。

       水墨京劇人物畫的創作,相對地説沒有通常意義上的創作(現實、嚴肅題材)所要求思想內容的深度與形象塑造的深刻,也不肩負著沉重的使命。因此作品形式完美往往比內容的深刻更讓畫家傾心。在書林系列水墨京劇人物畫創作實踐過程中,通過技法層面的突破帶動藝術語言層面和文化內涵的開拓,在中西藝術的繼承與融合中,探究著水墨畫傳統韻律的筆墨美、古典意蘊的意境美、現代意識的抽象美。書林對水墨畫由古典形態向現代形態的轉換所作的求索與思考,對於當今風格、流派紛呈的水墨畫壇——不論是恪守傳統的穩健者,還是喜歡花樣翻新的弄潮兒,突破傳統或前衛的思維定勢,都會有所啟迪,值得我們去深思,這也正是書林水墨畫其學術價值之所在。

       (作者王義勝,魯迅美院國畫係教授)

熱詞:

  • 國畫家
  • 馬書林
  •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