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04日 13:19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CNTV
中國花鳥畫和山水、人物畫三大繪畫科目,構成了豐富多彩、博大精深的中國畫體系。古人畫花鳥稱之為“寄意”,畫山水稱之為“暢神”,人物畫則稱之為“達懷”,都是中國文化的具體反映。花鳥畫在中國美術史上,從揚州八怪到趙之謙、徐渭、八大、齊白石、潘天壽等大家林立,把花鳥畫推上了一個歷史的高度。隨著時代的變化和需要,當代花鳥畫如何適應當代人們的審美要求,反映時代的精神和時代風貌,一直是20世紀花鳥畫家們關注的課題。他們付出了艱辛的努力,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是問題並沒有就此了結,這正是21世紀的花鳥畫家們所面臨的困難和挑戰。
花鳥畫的難度比人物畫與山水畫的難度要大,幾乎是界內人士的共識。其原因,其一,是由於花鳥畫有榜可依。前輩大師成就斐然,所創作的作品已具有當代性和精神品質,並且更加民眾化,反映了廣大民眾的情感。其二,是由於花鳥畫所形成的固定格式。花鳥畫所描繪的對象在大自然中,基本保持了亙古不變的格式。其三,是由於花鳥畫在創造手法上,幹百年來形成了類型化的程式和樣式。也許花鳥畫家劉繼紅在最初選擇花鳥畫作為自己主攻方向的時候,沒有想這麼多,那時,他還不知道自己是選擇了一座很高大而陡峭的山峰去攀岩。隨著他畫牡月,並且勇於拋棄了“牡丹王”的稱謂,從老家安徽孤身一人一頭扎進北京——藝術的海洋裏時,劉繼紅才真切地體會到藝術和生活雙重的艱難。
劉繼紅的藝術成就來自生活的磨礪和對藝術的摯著。他説:“一幅成功的畫作無不帶有時代的烙印和個人生活的痕跡。”1955年5月,劉繼紅出生在安徽省阜陽市一個工人家庭,由於兄弟姊妹多,父親微薄豹收入難以支撐家庭沉重的負擔,幼小的劉繼紅飽嘗了生活的艱難,但少時有志的他,寧願挨餓受凍,也把平時節儉下來的一點錢買筆墨練習畫畫。中學畢業後,他被下放到農村,在條件極其艱苦的日子裏,他白天干一天的農活,晚上照常在小油燈下一畫就是半夜,沒錢買紙和筆,就折枝在地上畫。1974年,劉繼紅參了軍,部隊的生活給了他一個廣闊的藝術天地,也給了他發揮才能的機遇,他的作品分別參加了建軍50週年全軍美展和江蘇省文聯舉辦的美展,並被《解放軍報》和《江蘇畫刊》刊登。
1977年,他參加了對越自衛反擊戰,經受了血與火的磨練,並光榮負傷,從而使他的作品融進了更高層次的主題——人生與生命的感悟。1995年,他帶著對藝術的一片癡情,放棄了被人羨慕的銀行工作,來到政治、文化和經濟的中心——首都北京。從此,仿佛才真正開始了劉繼紅“為伊消的人憔悴”的“苦戀”之境。在北京,魏公村、紫竹院、六里橋、豐臺、朝陽……四面八方,他幾乎住了一個遍,有時難免在地下室和朋友的畫室裏屈尊落宿。他花了50元錢買了一輛破舊的自行車,幾乎跑遍了整個北京城,拜訪名師名家,每天就是得到一句名家的指點,他都要激動好幾天。有所失,必有所得,劉繼紅把生活的磨難看成是一筆豐厚的財富,就是這樣無怨無悔地在藝術的天地上下求索。他説:“在戰場上,死都不怕,還怕這點小小的困難?”
中央電視臺有個節目名叫《藝術人生》,每當他看見那些歌星、那些年輕的藝術家一次次搬家的情形,就對自己的兒子説:看,這就是你爸。因為每當劉繼紅付不起房租時,他又要搬家了,又要搬到再低一檔次的陋居裏。我聽到這裡,淚水止不住流了下來。因為畫家劉繼紅始終保持著無所畏懼的戰士情懷。經受了戰火的洗禮,他的精神也得到了提升。
正象繪畫藝術需要有必要的技巧,具體的生活也需要一些坎坷艱難。如果説恰恰是生活成就了劉繼紅的繪畫藝術當不為過。劉繼紅並沒有就此沉淪。他頑強的毅志和不屈不撓的精神,就表現在他對藝術和生活的完美結合與不懈追求中。劉繼紅的可貴之處在於,時下關於花鳥畫如何創新,各有所識、各有所異,步履艱難的境況中,他以具體實踐的意義,為其帶來了酣暢淋漓的精神內涵。
具體分析文劉繼紅的花鳥畫創作,他是在傳統和現代之間,走出了一條中西結合的路子。在中國花鳥畫傳統的繪畫基礎上,融入西方觀代藝術理念,創造出自己的繪畫形式,提出自己的個性的語言表達符號,是畫家劉繼紅孜孜以求的境界。
劉繼紅的畫空靈、大氣、超脫,有強烈韻時代氣息,不斷進取的意志。我們從中可以體會到徐涓、八大山人、吳昌碩、潘天壽等先輩大師對他的影響,甚至還能看出塞尚、高更、凡高等印象派大師的影子,另外還有包裝藝術、造型藝術等等…。他在用色用墨卜大膽潑辣,絢麗的色彩墨韻,有流動、奔涌的感覺,因此,往往使觀賞者忘記是西畫還是中畫,只沉浸在藝術的氛圍裏,感受到畫家所
表現出的意境和旨趣。
劉繼紅的線條流暢,構圖嚴謹,亂而不亂,有強烈的秩序感,有時在不經意間打破了原有物象的構成,但在總體上又有嚴格的把握,仿佛給讀者留有目味的餘地。用劉繼紅自己的話説,“仿佛還有一種遺憾在裏面,沒有徹底完全表達出來。”這反而成了他獨有的表現技巧,符合藝術的運行規律。
八年了,劉繼紅在北京找到了生活的“根”,同時也把住了藝術創作的脈搏,他已連續9年出版了個人掛曆,每一年,都是一個新樣式,新的提高。2001年的掛曆如果説更多地展示了傳統的內容,2002年的掛曆則注入了一種現代意識,2003年的掛曆就表現了傳統和現代的有機結合。他説:“有的畫畫已在腦海裏出現了,只是現在還沒有表現出來。”我想他定會在樸素、蒼茫以及色彩的震撼力上表現出新的內容,增加視覺上一種衝擊力。
最後我想説畫家劉繼紅是幸運的,因為他在高度物質化和世俗化的現代社會上,保持了一份特有的藝術家的清醒,終於找到一片精神的棲息地,來寄託自己的理想,來提升人生的詩意。成績得來不易,在此,我向他表示衷心的祝願。
(作者:王愛紅,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僑聯文學藝術家聯合會理事、澳中文聯常務理事,係當代知名的詩人、作家、美術評論家、書畫家和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