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央視網 > 藝術臺 > 賞析 >

武漢“國漆”申報國家級非遺

發佈時間:2013年11月27日 16:45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長江日報  | 手機看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武漢國漆,曾經是一代人的記憶。昨日記者獲悉,上月入選省級非遺保護名錄的“武漢國漆精製技藝”,將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

       該項目的保護單位是武漢市國漆有限公司。負責人萬漢平介紹,計劃經濟年代,年輕人結婚時興打傢具,都是使用國漆,當年打傢具涂國漆,購買要排隊,一漆難求。

       國漆也叫生漆、大漆,是從漆樹韌皮部經人工採割得到汁液,經加工精製而成的天然植物塗料。它防腐耐高溫,且無毒無害、經久耐用。但國漆也有弱點:産量低,素有“百里千刀一斤漆”的説法;對部分人群易皮膚過敏;涂刷工藝複雜,對溫度、濕度要求高。

       化學漆的廣泛運用,使國漆淡出人們的生活。如今,國漆主要應用於古建築、廟宇、高檔傢具、漆器工藝品以及漆畫製作等方面。黃鶴樓的匾牌“黃鶴樓”、“楚天極目”以及歸元寺的大雄寶殿、門、欄等,均由國漆涂裝。

       目前,規模化生産國漆的企業,全國僅剩武漢市國漆有限公司一家,掌握這一制漆方法的,不到10人。

       “傳承和創新是國漆企業生存的唯一齣路,”萬漢平説,“上世紀80年代,科研人員把國漆作為原料,提煉出主要成分漆酚,和其他化學原料反應後用於工業防腐。新疆油田的輸油管道、儲油罐等,已連續18年使用,均獲好評。”

       産品銷量上去了,但公司沒有放棄傳統國漆的生産。

       萬漢平介紹,據考古記載,國漆的使用歷史可追溯到7000年前。湖北省博物館是館藏漆器品種最多的博物館,其中距今2500年的曾侯乙墓出土的內棺,其漆皮至今仍有光澤,2噸半重的外棺是世界上最大的漆器文物,“國漆是中華民族一種歷史悠久的傳統文化”。

       65歲的余繼先是“武漢國漆精製技藝”第三代傳承人,他説:“公司仍保留和使用著兩個碩大的有著80餘年歷史的精製漆攪盆和一架用樟木做成的過濾扭漆車,以及一整套傳統制漆工具,我們生産傳統漆的方法,歷經數百年相傳至今。”

       近年來,該公司産品銷量不斷增加,今年銷售額創歷史最高水平,突破3000萬元,其中傳統漆超過100萬,主要遠銷日本、韓國、新加坡及中國台灣、香港等國家和地區。(記者黃徵 通訊員童婳)

 

熱詞:

  • 國漆
  • 非遺
  • 傳承人
  • 精製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