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賞析 >

首批國家級非遺保護研究基地頒牌

發佈時間:2013年01月17日 17:37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中國文化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1月16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研究基地”在京命名並頒牌。這是繼2011年“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生産性保護示範基地”命名後,又一項國家級非遺保護基地誕生,同時也意味著非遺保護實現了實踐創新與理論研究的兩輪並進。文化部副部長董偉,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主任王文章出席儀式併為入選單位頒牌。

       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研究基地”的傳承單位為4個,分別是蘇州市蘇繡藝術創新中心(張美芳)、南通藍印花布藝術館(吳元新)、禹州市苗家鈞窯有限公司(苗長強)和福建省仙作古典工藝傢具研究開發有限公司(林友華)。據介紹,這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從已列入國家級非遺名錄的項目中遴選出的保護成效好、具備一定研究能力,並已推出初步成果的傳承單位。

       董偉在頒牌儀式上表示,我國非遺保護工作近年來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果,但是保護任務仍然十分艱巨。及時總結經驗,廣泛深入開展研究工作,對探索建立符合非遺保護基本規律和我國國情的非遺理論體系,指導保護實踐的進一步深化,具有重要意義。王文章認為,一些優秀傳承人在全力做好項目傳承、保護工作的同時,還努力對其傳承項目的淵源、特性、價值、保護方式和方法,以及面臨的問題等加以理論總結和研究討論,努力將非遺保護實踐中的感性經驗上升到理論認識水平,實現對非遺的科學保護十分可貴。

       接到牌匾後,張美芳特別高興,她説出了自己的設想,那就是系統梳理蘇繡的技藝要素,歸納整理蘇繡的各種針法,並且對各種針法的演變過程進行文字記錄闡述,將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這次入選基地後,就能夠得到更多專家指導和理論支持了。”她激動地説。

熱詞:

  • 非遺保護
  • 研究基地
  • 非物質文化遺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