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賞析 >

急功近利,崑曲會不會因此失去優雅品性?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8日 16:18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最近,一篇文化報道介紹優雅的文房四寶如今在製作技藝上、在使用的情趣上、在文化意蘊上日漸粗疏,失去了原有的優雅。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繪畫、書法創作,我們要使用宣紙。宣紙,是明代宣德年間興起的一種用青檀樹皮和稻草(即所謂“棉料”)相摻製成的紙。明代傑出的書畫家沈周,最早用這種紙創作傳世書畫作品。宣紙,可説是中華文化中一種獨特的紙制媒介。用宣紙作畫,或一抹雲煙,或幾枝殘荷,或幾處山色;用宣紙書寫,其書法“鴻飛獸駭之姿,鸞舞蛇驚之態,絕岸頹峰之勢,臨危枯槁之形”,藝術感染力、藝術魅力,都達到了令人驚嘆稱奇的效果,故此,著名畫家李可染説“無好紙絕無好畫”。宣紙,對中國書畫藝術的貢獻,不可或缺。但現在,一些孩子在學習中國書法藝術練習毛筆字時,或其他人習書作畫時,有人甚至包括一些宣紙類文化産品的經營者卻在勸説,不妨“放棄”宣紙。宣紙,是中國書畫藝術的物質依託,“放棄”宣紙,中國書畫藝術會喪失掉許多藝術的生命力,中國在世界上獨有的書畫藝術,不就名存實亡了嗎?

       一位收藏家,多年來一直收藏碑帖拓片與文房用具。他見過一支最細的毛筆,筆頭只有三根鼠須。他還收藏了一幅《燕臺走馬圖》,畫中所繪一段十幾厘米的橋上,行人如織,不但神態各異,連坐騎“是驢是馬”都清晰可辨,“畫出這樣的效果,恐怕就需要這樣很細的毛筆了。”這位收藏家説:儘管現在毛筆的産量很大,但種類反而不如以前多,不僅鼠須這類筆沒有,就是筆桿上的刻字也遜色不少。體現優雅細膩文化情感的文房用品,變得粗疏了。

       再説文房四寶中的墨、硯。中國書法藝術、繪畫藝術,深藏墨硯之精妙,講究用墨技巧、筆墨情趣,只有中國傳統文化素養深厚之人方可領悟,具有心得。一汪古雅的水墨,一方年代久遠的墨硯,都是書畫創作過程中必不可少之物……而現在,承載歷史文化信息,可以佐證歷史文獻的墨、硯,卻正在慢慢消失,難怪有藝術人士如此感慨:在今天這樣的網絡信息時代,各種現代化的文具尚且面臨淘汰,更何況古老的文房四寶,使用的人更少,製作技藝傳承面臨許多困境……

       的確,這是非常令人感慨的。這種能夠代表和象徵傳統意蘊、古典情懷、藝術旨趣的文房四寶逐漸失去優雅,變得粗疏,沒有情味,那麼,在我們今天這個當代社會,像文房四寶失去優雅品質和格調的文化、藝術形式,還有多少呢?

       崑曲是一門優雅精緻的藝術,被人讚譽為“美得不得了的藝術”。崑曲雖然過去經歷過臺上比台下人多的窘境,甚至被稱為“困曲”,有過生存的危機,但最近一篇《崑曲十年“非遺”路,如今面臨過度開發》文化報道説,崑曲面臨著過度開發和虛火過旺的現實。對待崑曲是如此急功近利的態度,“華美精妙”的崑曲會不會因此失去了優雅品性?令人擔憂。

       優雅是文化的一種特徵,是藝術的一種品性,或也可以叫做“生活的藝術”。然而,我們許多可稱作“生活的藝術”的東西,卻正在慢慢失去,比如優雅的文人聊天清談,比如優雅的古典書信傳情,比如優雅的閱讀藝術……等等,都在衰落、萎縮,而這種衰落和萎縮實際表明了一種優雅的傳統文化形式的被拋棄。現在,一種普遍的情形是,物質豐盈了,但我們的靈魂卻越來越蒼白;擁有了財富,但我們的精神卻越發貧窮;追逐佔有中,慾望氾濫,我們的性靈生活卻是乾燥粗鄙……

       記得一位現代作家講過優雅的生活和優雅的趣味于生活、人生的意義:我們于日用必需的東西以外,必須還有一點無用的遊戲和享樂,生活才覺得有意思。我們看夕陽,看秋河,看花,聽雨,聞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飽的點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雖是無用的裝點,而且是愈精煉愈好。這就是典型的優雅生活的作風,優雅的生活風格。然而,我們在生活中已經幾乎完全沒有了這樣的欣賞優雅、擁有優雅的意趣和情懷了。

熱詞:

  • 崑曲
  • 宣紙
  • 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