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賞析 >

民間修譜風使活字印刷術得以留存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1日 11:26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中國文化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國的活字印刷術自北宋人畢昇發明以來,一直經歷著千年的磨礪和變化。從這種意義上講,活字印刷術能在浙江溫州瑞安延續和傳承,本身就是一部活著的中國印刷史,將其稱為中國活字印刷術的“活化石”,一點不為過。

       活字印刷伴隨文明進程

       認識世界印刷文化史的途徑有多種,總括起來無非文獻的和現實的兩種。文獻記錄歷史,現實傳承歷史。俗話説“禮失而求諸野”,在文化遺産保護領域,那些歷史上遺失的東西,卻大多可以在民間找到。當現代印刷已經發展到數字化時代時,活字印刷術這種古老的印刷方式具有的歷史價值和科學價值是文獻記錄無法比擬的。如果把“禮失而求諸野”改換為“器失而求諸野”(器,指器物),瑞安活字印刷術所具有的文化史意義在於,它幫助我們從親眼所見的、物質的角度認識活字印刷術的發明對推動中國和世界文明進程産生的巨大影響。印刷術對世界文明的影響,英國著名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和馬克思都曾經做過高度評價。活字印刷術傳入歐洲,無論是對推廣學術和人文思想,還是作為“新教的工具”“科學復興的手段”(馬克思語),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宋代以來,活字印刷術的發明、使用,一直伴隨著中華文明的進程。直至20世紀80年代,活字印刷包括泥活字、木活字、金屬活字,都還是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但是隨著高科技的發展,活字印刷術似乎在一夜之間從我們的生活中消失了。記得在此之前,凡是大一些的企事業單位,都設有鉛字印刷廠,報社和出版社的印刷也都離不開鉛活字印刷。當然,這種活字印刷技術是從國外傳來的。在印刷術由活字印刷發展到數字化排版印刷的今天,這些都消失了,或者被靜靜地安放在博物館裏,成為歷史的痕跡。而在溫州瑞安,這種活字印刷術還活在民間,而且使用的是最古老的木活字印刷技術,這就顯得彌足珍貴。

熱詞:

  • 民間修譜風
  • 活字印刷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