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近日,日照市繼獲得“聯合國人居獎”、“歷史文化之城”、“農民畫之鄉”等眾多榮譽與稱號之後,又增添了一張亮麗的文化名片“中國黑陶文化之鄉”。市委書記楊軍説,做深“昨天文化”,做實“今天文化”,做活“明天文化”,加快建設濱海文化名城。
加強對活態“非遺”的保護、傳承及開發,使其煥發出蓬勃的生機與活力,日照市以此鑄造起一個個亮麗的文化品牌。步入位於大海邊的東林頭子,記者看到家家戶戶的照壁上都用圖畫裝點一新,在長達百餘米的畫街上,有年畫、連環畫、書法、剪紙等,春耕秋收、打井修渠、養雞養鴨、採桑捕魚、休閒娛樂等生活與勞作場面,在農民的畫筆下顯得活龍活現,妙趣橫生。農民畫院院長姜夢華介紹説:“日照農民畫源遠流長,其母體可追溯至龍山文化時期陶器、石刻等文物上的繪畫。近年來,經過精心培育,已成長起數百名農民畫家,眾多作品在國內外獲得大獎,先後在濟南、上海、北京等地舉辦過展覽,並頻頻亮相於世界的藝術舞臺,在法國、土耳其、馬來西亞、美國、墨西哥等國家和地區巡迴展出。更令人驚喜的是,農民畫村已被列為省級文化産業示範基地,開發出農民畫衍生産品,生産出印有日照農民畫的畫冊、臺曆、書籤、煙灰缸、絲巾等100多個産品種類,形成了集繪畫、裝裱、銷售于一體的産業鏈。”
日照的陶文化源遠流長,黑陶製作已有4500多年的歷史。這裡的黑陶“黑如漆,亮如鏡,薄如紙,硬如瓷,掂之飄忽若無,敲之錚錚有聲”,製作工藝堪稱世界一絕,被國家定為“國寶”。據日照市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邢葆東介紹,日照市對黑陶文化在保護、繼承中加大了創新的力度,開發出一系列富有獨特人文特點和歷史內涵的黑陶製品,製作出倣古、移植、複製、工藝、觀賞、實用等六個類別300多個品種,擁有黑陶藝術大師7人、中高級技師230人,從業人員達2.5萬人,年生産黑陶六七十萬件,産品遠銷英、法、德、意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世界上最大的黑陶研發基地正在這裡崛起。
八九個壯漢,一條漁船,整齊激昂的號聲,鏗鏘粗獷的曲調……在嵐山頭,記者欣賞到原汁原味的“漁民號子”。這“漁民號子”,一直是日照世世代代漁民與大海抗爭、與風浪搏鬥不可或缺的陪伴,現在已成為“漁文化”的典型代表,在2008年“舟山群島?泛太平洋地區?中國漁歌邀請賽”上,榮膺“最佳號子王”稱號。據市旅遊局的負責人介紹,日照市充分發掘漁文化內涵,賦予新的生機和活力,巧打漁文化牌,制定出漁文化旅遊發展規劃、高標準建設海水浴場,昔日的鹽鹼灘塗已經搖身變成濱海度假天堂,帶動起旅遊、房産、商業、體育以及休閒娛樂等相關産業的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