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賞析 >

甘肅情皮影戲:雕刻後繼有人 演戲流失斷層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02日 17:15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冬日風冷,天色暗沉,甘肅環縣皮影雕刻藝人高清旺正在家中清唱《忠孝圖》: “威風凜凜坐將臺,一道號令四路開;萬里長江波浪滾,一座兵山倒下來。”他手中,精緻的皮影人翻滾跳挪,猶如戲中威風凜凜的大將軍。

       簡陋的室內,墻上貼著子女的素描畫作,晾衣繩上挂著很多色彩艷麗活靈活現的皮影人。高清旺的妻子正坐在床上給剛雕刻好的皮影人上色。“環縣皮影人跟其他地區的不一樣,不做其他皮子,只以牛皮為主”,高清旺介紹,“老一輩傳下來説,皮影人演戲是敬神的,只能用牛皮子。”

       皮影戲始於先秦,興于漢朝,盛于宋代,元代時期傳至西亞和歐洲,可謂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環縣道情皮影的舞臺道具最基本的就是皮影,深受道教影響,為了使説教形象化、故事化、生動化,引入了皮影,採用戲曲表演的形式,使道情與皮影結合了起來,這樣就形成了獨特的道情皮影。

       高清旺説,皮影的製作是極為複雜的,從選皮到影人成形上戲,有許多工藝技巧。傳統的製作工序可分為選皮、制皮、畫稿、過稿、鏤刻、敷彩、發汗熨平、綴結合成等八個基本步驟。

       環縣的道情皮影目前是國內保存較完整的原生態藝術群體,被稱為“東方民間文化的活化石”,“環縣道情在全國獨一無二,藝人多,戲箱多,”高清旺解釋,“戲箱”原指用來盛裝戲班行頭和道具的箱子,行內代指“一個戲班子”。高清旺17歲開始外公學皮影戲,“外公是老藝人,那些年是皮影戲最紅火最興盛的時候”。

       時至今日,“環縣搞皮影的有300多人,50多個戲箱,光雕刻藝人就有100多人”,高清旺説,“現在學雕刻的年輕人很多,算是後繼有人,但學唱戲的人很少,不掙錢。”高清旺説他自己也很少唱戲了,加入了環縣龍影文化産業有限責任公司,“現在皮影製作開始工廠化了,不過還是純手工,廠子每年效益近二百萬元。”高清旺夫妻兩個人為工廠雕刻皮影人,一年收入10萬左右。“社會經濟的變化對傳統皮影戲傷害很大,電視電影普及了,年輕人很少看皮影戲了,”高清旺説,如今皮影戲一般出現在廟會上和一些大型節會活動上,中老年人還是很喜歡。

       2002年環縣被命名為“中國皮影之鄉”,2003年環縣道情皮影被文化部列為首批中國民間文化保護工程試點之一,2006年5月進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高清旺也和其他道情皮影藝人被文化部和中國文聯命名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和傑出傳承人。

       2007年,環縣道情皮影保護中心被文化部命名為“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先進集體”,當地政府建立了環縣道情皮影博物館,還想要把道情皮影的演藝、雕刻作為一項産業來抓,以發展經濟,贏得現代社會對皮影藝術的關注支持。

       但在高清旺看來,皮影一旦被列入“遺産保護名錄”,其實正是因為“流失嚴重”,“民間藝術,生命還是在民間”。

熱詞:

  • 皮影戲
  • 戲曲
  • 道情皮影
  • 雕刻
  • 非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