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美術市場 >

2011秋拍成交額成交率回落 業內稱需反思急功近利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28日 15:37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今年藝術品秋拍有點“冷”

  今年藝術品秋拍“賽程”過半,交出的賽果卻並未像往常一樣讓人看得血脈賁張,倒是不禁吸上一口涼氣:北京嘉德、北京誠軒、北京榮寶、北京華辰、香港蘇富比的秋拍都不盡理想。不少拍賣行成交額與成交率雙雙回落;浙江甚至已有拍賣公司取消了今年的秋拍項目。

  在這個樓市、股市都被陰霾籠罩的節點,人們揣測,藝術品市場是否也將遭遇拐點。

  成交額成交率雙雙回落

  11月16日,拍賣界大鱷中國嘉德結束秋拍,38億元的總成交金額比起今年春拍的53億元下滑28%,似乎為最新一波藝術品交易行情定了調。備受關注的嘉德“大觀——中國書畫珍品之夜”專場,成交率只有68%,徐悲鴻的《雙駿》、張大千的《東丹王人馬圖》、傅抱石的《松菊思余》、齊白石的《柏屋圖》等一系列精品竟流拍。而古典傢具的行情更是遭遇滑鐵盧,紫檀傢具專場66%流拍,黃花梨傢具專場53%流拍,這與今年春拍和去年秋拍嘉德古典傢具100%的拍賣成交率相去甚遠。11月20日,北京翰海號稱秋拍圓滿收官,業績超預期30%,事實上總成交金額也比今年春拍減少了3億元。

  藝術品市場的寒風似乎自國慶期間舉行的香港蘇富比秋拍就初見端倪:32億港幣的總成交金額不敵今年春拍的35億港幣。“蛻變——當代中國藝術的革新與演化”尤倫斯專場號稱是今年春拍“破曉——當代中國藝術的追本溯源”尤倫斯專場的延續,90件拍品的數量僅比春拍減少15%,但總成交金額卻縮水七成,只有1.32億港幣。全場僅有兩件拍品以超過1000萬港幣的價格成交,而在今年春拍,這一價位的成交拍品多達12件。

  買不買取決於性價比

  近年來,多位所謂的收藏家在藝術品市場上公開“唱多”,高喊“只買貴的,不買對的”,引得不少外行趨之若鶩。不過在有點“冷”的今年秋拍上,這樣的投資經顯然不奏效了,更多人的現實做法是“只買對的,不買貴的”。

  寶島台灣中華文物學會理事長王定乾在日前舉行的上海收藏大會上直言中國藝術品拍賣已進入性價比時代。“每次進入拍場,我心裏都謹記著一個公式。以10分為滿分,通常先看一件拍品就藝術性而言我給幾分,再看它的價格我能不能接受。比如一幅齊白石的拍品,藝術性我給它8分,其價格我感覺不太滿意,只能給它5分,那麼這件拍品的總分就是13分,最終哪件拍品總分較高我可能才會選擇哪件出手。其實這就是所謂的性價比。”他用這“性價比定律”來解釋今年秋拍的不盡理想,一件拍品賣不賣得掉不是看它的品質好不好,而是看它的性價比高不高,不少大師作品的流拍不在於這些拍品不好,而是在於與品質相比它的價格稍顯貴了。

  “當然,‘性價比定律’中也包含‘兩極化定律’,如拍品真是高尖端的精品,幾十年都難得一見,就算價格高一點,仍然會有人咬咬牙舉牌;而若拍品真的便宜,買的人也不會少,反倒是中間價位的拍品乏人問津。”王定乾補充道。

  急功近利之舉需反思

  王定乾指出,中國藝術品市場正在面臨轉型:結束直線成長階段,進入橫向盤整期。他的這一論斷也得到不少業內人士的認同:“此前一兩年藝術品市場呈現出的‘錢多人傻’、‘逢拍品就舉牌’等現象太過瘋狂,是到了對急功近利之舉進行反思的時候了。”比如拍場上多次上拍的熟面孔太多,拍品上拍的間隔時間太短,背後是投資客“短平快”的心理和盲目朝錢看的浮躁,這會對市場有負面影響。像今年秋拍中出現的張大千《華山遊稿》手卷2006年就出現在拍場上,吳冠中《長江萬里圖》去年曾以高價成交,甚至有的拍品半年前春拍剛拍得就送到秋拍來了。

  “盤整不是壞事,也不意味著遭遇由盛轉衰的拐點。有漲有跌、講究供需消化的市場才是健康的市場。”有業內人士分析道。

熱詞:

  • 藝術臺
  • 藝術品市場動態
  • 秋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