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在浙江瑞安“活字印刷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一年以後,16日上午,近30位專家齊聚首研討保護傳承和發展,有專家稱用“活字印刷”可做宋版古籍書記,使之成為文化奢侈品。
因浙江溫州地區歷來注重族譜製作,此舉使得“木活字印刷術”在此得以流傳800年,成為中國唯一仍在使用的活字印刷技藝,于2010年11月15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當天上午,浙江瑞安高樓鎮東源村飄起毛毛雨霧,正在製作族譜的傳承者們趕緊收拾起擺在院子裏具有兩三百年曆史的族譜範本,這裡至今完整繼承了中國古代的傳統“木活字印刷術”工藝:刻字、檢字、排版、校對、印刷、打圈、劃支、填字、分譜、草訂、切譜、線裝等二十道工序;並完整保存著27個木活字印刷版面和4萬多字模,被稱為“活字印刷術”的活化石。
來自全國各地的近30位專家在仔細觀看“木活字印刷術”的現場操作後,于當天下午在研討會上紛紛發表意見,併為保護傳承和發展這項古老的技藝“支招”。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王立軍教授表示,宋體字在漢字中具有典型意義,瑞安“活字印刷術”在元代形成,具有元明時代特點,老宋體的風格明顯,這項技術的保存不僅在印刷史上,並在漢字研究上均具有意義。
國家非遺專家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李硯祖認為,“從現場來看,瑞安木活字印刷術完整保留傳統技藝和形態,但其文化水平則遠不及宋代水準,宋體字型非常優美,如果能達到當時宋體水平,這不僅在國內乃至國際上均是國寶級的珍品,因此這裡完全有可能通過文化整合,重現宋版古籍珍品,成為文化界的奢侈品。”
李硯祖教授説,因此地是聯合國教科文認可的代表中國文化的“活文物”,並且擁有完整的古法印刷,具有品牌效應,地方政府可通過提升傳統文化,讓這項傳統技藝走入高端文化市場、收藏市場,這既是繼承又是發展。
瑞安市委宣傳部部長黃益友告訴記者,當地官方已經認識到此間的重要性和獨具性,目前已經啟動規劃,著手繼承人的培養,“現在此行業者,年齡最大的已經70多歲,年輕的也在50歲以上,人員老化明顯,政府已經出臺政策促使他們加快傳幫帶招學徒,並且還在當地一所職業中學開課普及,”不僅於此,“今後還採取政府採購等方式來推動,計劃成立刻印社,通過整理古籍或翻版古籍進入收藏等高端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