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彥涵先生是我國具有重要貢獻的老一輩美術家和美術教育家,在藝術界和教育界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廣泛的影響,他對中國美術事業的繁榮發展傾注了畢生心血,作出了重要貢獻。彥涵先生的藝術創作思路寬廣、題材豐富,具有極大的包容性和拓展性,在木刻、水墨、書法、油畫等方面均有涉獵並成績斐然,尤其是在推動20世紀中國版畫藝術的發展方面,功不可沒,為抗戰美術史和新中國美術史寫下了濃墨重彩的篇章,堪為當代中國美術家之楷模。
彥涵先生早年在杭州國立藝專學習,在那裏的生活和繪畫基本功的磨練,為他一生的藝術創作打下了堅實豐厚的基礎,這是一段極難得的沉澱。他早期的藝術生涯是在戰火紛飛中度過的,一手拿槍、一手拿刻刀,以戰士和畫家的雙重身份為祖國和人民戰鬥。在與敵人的殊死搏鬥中,在與人民的同甘共苦中,彥涵先生創作了一大批反映革命鬥爭、群眾生活的藝術精品,塑造了無數英勇戰鬥、可歌可泣的英雄形象。《當敵人搜山的時候》《把她們藏起來》《不讓敵人搶走糧食》《狼牙山五壯士》等作品至今讓我們回味無窮,不但展現了他藝術創造的才華,還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代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彥涵先生親身參加並記錄了這個壯闊的歷史時代,通過自己的藝術創作真切地表達了藝術家的愛與恨,體現了他對中國革命事業執著的追求和對勞苦大眾濃厚的感情。也正是從這時開始,彥涵先生開始形成他質樸、鮮明、充滿力量和激情的藝術風格。改革開放以後,彥涵先生的藝術創作再次煥發青春,他大膽革新、破除陳規,在主題、形式方面不斷拓進,但保留了恢弘大氣的藝術內涵。上世紀80年代後他的新作常常利用鋒利躍動的線條、強烈的黑白色塊來統攝畫面,在鮮明的對比中大刀闊斧地塑造人物形象,一點一畫、一線一面,均能扣人心弦、動人心扉。《騎牦牛的藏民》等作品中運動的人物、飛舞的線條讓人過目難忘,恰到好處地把握住向內的凝聚力和向外的感染力,具有鮮明的浪漫主義風格。在主題立意方面,他這一時期的藝術作品依然保持著與人民大眾的鮮活關係,但卻又不局限于生活瑣事的表現,而能觸及人性善惡,飽含深刻的哲理和寓意。
上世紀90年代以後,彥涵先生的創作更加簡潔、概約、雄渾,甚至加入了很多抽象構成的審美元素和形式結構,充滿現代藝術的活力與激情。在更加洗練的藝術形式背後,其深沉而強烈的感情依然一以貫之。《春天》《飛鳥》《城市》《眼目》《分解與組合》等作品鮮明地體現了彥涵先生這一時期的藝術特色和精神品格,形象生動、情感真切,畫面深處洞見出心靈的悸動和生命的永恒。
2004年冬日,我在協和醫院病房與先生晤談,拜讀了部分速寫作品。彥涵先生自謙地説:“這些東西是素材性的。”但這些作品的背後,都是一個個活生生的故事和鮮活的人物,其珍貴在於現場的紀實和畫面表達感受的真實性,以及作品表現意圖的完整性,其價值已超出了記錄性、素材性的範疇,具有文獻的價值。生動活潑的人物造型、自然樸素的山野村舍,無不流淌著畫家對故土深深的眷戀之情。2011年8月,彥涵先生病重住院,我在一個晚上前去探望,病榻上的他已難以言語,先生左手握著我的手,右手舉起輕微擺動,但內心澎湃的情感卻依然是那麼的真切!
彥涵先生的逝世,是中國文藝界和教育界的重大損失!緬懷先生,目的在於開創未來。彥涵先生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一方面是因為他勤於藝術創新和理論思考。既能不斷挖掘和繼承傳統精髓,同時又勇於吸納百家、推陳出新。另一方面也源於彥涵先生對社會、現實的無比關注,對人生的體驗與感悟。他的作品與人民大眾血脈相連、密不可分。作為一個有強烈責任感的中國人,彥涵先生在黨和國家歷史進程中的每一個重大時刻,在關乎人民命運的每一個重要事件中,幾乎都有大氣魄、大擔當的新作進行主題表現。作為一名美術教育家,他在教學崗位上堅持真理、循循善誘,注重學生藝術個性的培育,為新中國美術事業培養了許多優秀人才,為美術教育工作者樹立了典範。彥涵先生一生淡泊名利、胸懷高遠,對國家和民族始終充滿信心,對社會和人民富於責任感、道義感,是一位具有高尚人文品格、德藝雙馨的藝術家。先生雖然離我們而去,但他無私奉獻、勇於創新的精神卻永遠留在我們心中,他寶貴的藝術財富也將激勵我們為祖國的美術事業和教育事業不斷努力!
(作者:吳長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