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賞析 >

天津文交所與湖南等四地非遺項目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21日 13:31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10月20日,天津文化藝術品交易所與湖南、青海、四川、浙江等地文化主管部門,就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未來,湖南湘繡、青海唐卡、四川羌繡、浙江東陽木雕等非遺項目的藝術精品將陸續登陸天津文交所。合作各方表示,此舉有望通過新的市場化交易平臺,促進非遺項目的保護與傳承,並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促進我國文化産業發展。

       天津市政府副秘書長陳宗勝説,天津文交所是天津金融改革創新的産物。在交易所平臺上,參與的投資者更多,市場價值發現功能體現的更加充分。天津文交所與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合作,不僅能促進非遺的傳承與保護,還能使更多的投資者參與到藝術品投資中去。

       湖南省文化廳副廳長孟慶善説,手工技藝類非遺項目要體現價值,一定要保持手工創作的原生態,但這樣費時費力,銷路也並不暢通。和天津文交所的合作,不僅要通過資本市場收回資金,促進非遺項目的進一步發展,還要在社會中形成合力,為創作提供充分的市場信息,引導形成藝術品價值體系,加快發展文化産業。

       天津文化藝術品交易所總經理柳紅衛表示,天津文交所希望為非物質文化遺産提供更多的向公眾展示的機會,將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與現代電子交易平臺相結合。通過引入非遺精品的上市交易,讓瀕臨失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得到更廣泛的關注,挖掘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瑰寶,扶植非遺傳承人,推動中國藝術發展和民族文化的復興。

       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豐富多樣,但由於各種原因,其保護與傳承的現狀不容樂觀。一方面,一些非遺藝術品的市場需求量很低,消費者便很難識別其藝術價值,也就低估了經濟價值。另一方面,國內許多優秀的非遺傳承人,也缺少向社會公眾推廣藝術精品的機會,市場影響力不足。這些因素導致非遺作品的市場價格難以體現藝術價值,也難以吸引更多的人參與學習與傳承。

       今年9月,蘇繡藝術家姚建萍的兩幅作品——《富春山居圖》合璧和《世紀和平——百鴿圖》在天津文交所上市,開啟了金融創新助力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的先河。據“姚建萍”刺繡藝術館工作人員介紹,目前,資本市場對非遺項目的促進作用已經開始顯現,不但蘇繡藝術品的市場關注度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一些藝術院校也開始積極參與蘇繡的藝術創作與市場開發。

       此次與天津文交所簽訂合作協議的項目,是各族人民在長期生産生活實踐中創造的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具備極高的藝術價值與歷史價值。據介紹,非遺“變身”金融産品,不僅有利於吸引更多的人群關注,為其保護與傳承提供一個良好的平臺,也有利於我國傳統工藝美術品的價值體系建立,讓藝術品背後的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被市場所發現。

熱詞:

  • 天津文交所
  • 非遺項目
  • 戰略合作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