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美術市場 >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收藏要躬行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20日 15:57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馬未都最近在北京西單商場簽售新書《醉文明》,排隊的讀者從商場內綿延到了大門外;蔡康永攜新書《藝術裏的金錢遊戲——蔡康永建議你藝術投資之道》在今夏的上海書展上簽售時,為了避免瘋狂的人群釀成不必要的危險,主辦方不得不將簽名數量控制在2000本……眼下,藝術品收藏與投資類書籍出一本火一本,成了近期圖書市場上當仁不讓的“黑馬”。

  當瓷器、國畫、油畫、古琴等等的拍賣價相繼挺進“億元時代”,和田玉、翡翠、黃龍玉、雞血石接連成為“瘋狂的石頭”,圖書市場上冒出如此風景,合乎情理。藝術品已被越來越多人納入理財視野,越來越多人想借著藝術品收藏與投資類書籍摸點門道,到看起來行情大好的藝術品市場上搶分一杯羹。

  炒股書“歇了”,收藏書熱了

  藝術品收藏與投資類書籍的正當紅,讓人想起幾年前、十多年前伴隨股票牛市而興起的炒股類書籍大熱,《炒股就這幾招》、《炒股實戰真功夫》、《炒股入門:新股民必備手冊》、《手把手教你炒股》、《股市操練大全》、《看圖炒股》等等,多達兩三百種;不少人一手拎菜籃,一手攥一本炒股書;單單那本《中國新股民必讀全書》,在鼎盛時期便再版了7次之多……然而今夏書市,這類書已乏人問津,就連曾經被哄搶的操盤手軟體搞免費贈送,也引不起幾個人的興趣,偶有人不想辜負派發員的盛情而接下了軟體,但一聽説還要到展臺前接受“專家指導”或留下聯絡方式,立即翻白眼,紛紛退還“免費午餐”。

  取其輝煌而代之的,是馬未都的《醉文明》、蔡康永的《藝術裏的金錢遊戲》、曹可凡的《悲歡自酬》、吳元浩的《地攤淘瓷777天——手記與實樣圖解》之類講述藝術收藏那點事兒的書。無論銷售、簽名、講座還是“現場鑒定”,都一定人滿為患,屢屢弄出“交通擁堵”。

  在現金縮水而股市低迷、樓市震蕩的大環境裏,藝術品市場趁機風生水起。況且,藝術品收藏與投資據説“雖然也有金錢這件俗氣的外衣包裹,骨子裏卻藏著堪比兩晉六朝文采風流的遐想”。蔡康永就宣稱,有閒錢的人不只把買藝術當作投資,買藝術更可以讓他們覺得自己與眾不同,這是“很享受的部分”。

  只是“戀愛經”,並非“百事通”

  問題是,讀了這麼幾本書,當真就能跳進藝術品的桃花潭嘗到甜頭?《醉文明》也好,《藝術裏的金錢遊戲》也罷,記者發現,馬未都和蔡康永這兩個看不出有什麼相同之處的人,寫起藝術收藏與投資的書來,相似的地方倒是不少。比如兩人都喜歡説自己收藏投資賺到的“外快”,好像好運一直漂浮在頭上,總會讓他們“一不小心就撿個大便宜”。便宜真的那麼好撿嗎?馬未都信筆寫道:“怎麼能斷定這件青花梅瓶是康熙時期的?我依據的是青花的畫風……”説來輕鬆瀟灑,其實這“依據”二字藏著多少煎熬!既要有知識儲備,又要有實踐積累。蔡康永倒也坦白:不論書裏講了多少個因為買畫而賺到錢的故事,都不代表只要買畫就可以賺錢,“買畫,也許是有人賺到錢,但真的太費事了。”

  專家提醒——實際上這提醒無非常識:藝術品收藏與投資這潭水深著呢!藝術品市場遠沒有證券市場那般規範,風險極大,況且這是個性化十足的投資,沒有那些所謂金科玉律可以套用。復旦大學文博係教授胡志祥説,藝術品收藏與投資類書籍多是個人經驗的匯集,即便作者再專業、書中文字的“技術含量”再高,也只是“戀愛經”而非“百事通”——讀者必須明白,它們只可參考而不能盲從:“收藏投資就像談戀愛,戀愛秘籍讀得再多,若不親身體驗仍然不能嘗出個中酸甜。這類書裏有價值的,恐怕是作者玩收藏的教訓,讀者把教訓當作前車之鑒、當作在心跳時努力鎮定自己的清涼劑,那是學習;如果只看別人的所謂成功經驗,以為自己可以複製,那就‘盡信書不如無書’了。”

  胡志祥認為,購買藝術品要有“三位一體”的準備,即“經濟實力”、“相關知識儲備與鑒別能力”、“信心和平常心”。他還説,收藏藝術品的人通常都有各自的投資方式和技巧,比如馬未都憑藉自己一步步積累起來的知識、文化修養和閱歷;劉益謙依靠自己的財富而借用他人的眼睛和腦子;蔡康永動用自己的人脈關係……你能依憑什麼?請事先想清楚。

責任編輯:郭諭

熱詞:

  • 藝術臺
  • 藝術品市場動態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