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賞析 >

非遺:有退出才有真正的保護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08日 15:05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光明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近日,文化部官網發佈了《文化部關於加強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保護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確指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將建立警告、退出機制。

       今年5月底,國務院公佈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項目191項,擴展項目164項。加上此前公佈的兩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項目已達1219項。毋庸諱言,目前許多地方重申報、輕保護的現象十分普遍,而這種只以申遺為目的的活動,不啻是一種潛在的破壞,或者已經在造成破壞。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産國家級名錄的退出制度,已經是勢在必行。

       當前,有些地方只看重入選名錄的社會影響,保護措施不落實,甚至把入選名錄當做政績工程、形象工程,為入選名錄不惜投入重金、不遺餘力、志在必得。而一旦入選,就以為功成名就,非物質文化遺産並未得到相應的保護,甚至被扔在一邊。

       有的地方,只把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視作經濟資源開發利用,忽視按照科學規律進行傳承保護。一些地方將非遺過度進行商業化、功利化的“開發”、“利用”,弱化甚至異化了其文化內涵,最終導致非遺走樣,甚至面目全非。

       入選成功的非物質文化遺産,無論是從寵兒變為棄兒,還是得到急功近利的“保護”,都讓非遺傳承人失去了話語權,或者是身不由己;而非遺的“終身制”,無疑也助長了非遺難以承受之重的“保護”。

       世易時移,非遺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化樣式,大多已經被時代所淘汰,才個個落得瀕臨絕境,也因此經不起任何的折騰。所以,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必須建立國家級名錄退出制度,尤其是把退出制度與官員的問責機制挂鉤,對那些“折騰”、毀壞非遺者加以嚴懲。

       退出制度的推出,無疑將為盲目、片面的申報熱降溫,可以引導各地將工作重點從申報轉移到保護。要讓申報者知道,只有首先把保護的實事做實、而且後續的保護措施確有保證之後,才可能有申報的底氣,從而除去申報熱中的泡沫,築高入選的門檻。

       另一方面,只有通過退出制度的倒逼,才能讓入選名錄成為保護的開始,促使各地在非遺入選後,只會有加倍的壓力,從而更加致力於真正的保護。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説,沒有退出機制,就沒有真正的保護。

責任編輯:鄧莫南

熱詞:

  • 非物質文化遺産
  • 警告退出機制
  • 傳承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