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源於四川眉山的竹編技藝,已經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産,經常吸引著愛好者學習該技藝。 潘索菲 攝
“竹絲觀音”遠看如國畫,近觀如刺繡,很難讓人聯想到這是用薄如蟬翼、細如髮絲的竹絲編織的。 潘索菲 攝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竹是國人普遍喜愛的吉祥物。來源於四川眉山的竹編技藝,已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這種古老民間工藝吸引了眾多都市人前來學習,迷住了一批竹編愛好者。
走進川派竹編傳承人程麗在上海的工作室,前前後後上上下下,隨處可見竹編的痕跡。在工作室的角落,一幅乍看是光面的卷軸異常引人注目。程麗説,這是竹絲隱形佛像,集合了挑、剖、壓、拼等所有竹編工藝的精粹,因手法不同會有凹凸感,在光的折射下才能看到編的圖案。
據介紹,這幅長53公分、寬32公分的竹絲隱形佛像,是她在100斤竹子原材料上,取用了10克薄如蟬翼、細如髮絲的竹絲,並花費了兩個月精心編織而成。
值得一提的是,程麗還以星雲大師獨有的“一筆書法”為參考,製作出《光照大千》竹編佛像作品,並贈送給星雲大師。
程麗隨手拿出另一幅觀音像,也是竹編的。這幅竹編觀音像,呈坐姿,邊緣裝訂精細,每個部位的竹絲寬細一致,觀音像旁邊是一段經文,粗看是筆寫上去的,細看原來也是用黑色和本色竹絲相間而成。
“竹編作品選料講究,在眾多的竹子中只選取特有的慈竹,而且必須是竹節在80厘米以上,表面無刮痕的一年青狀竹。一般100斤竹子經數十道獨特的工藝處理,製作成的竹絲僅重1兩左右”,程麗説,剝出的竹絲細如髮絲、薄如蠶翼、不腐不蛀、永不褪色。
程麗説,她一般選取名家書畫,採用挑、壓、破、拼等編制技藝,與書畫作品神韻奇妙結合,成為中外人士的收藏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