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資訊 >

油畫《開國大典》真跡30年首次公開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30日 11:21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北京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油畫《開國大典》

  6月28日,改擴建後的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廳首次對公眾開放,《紀念中國共産黨建黨90週年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現代經典美術作品展》上,油畫《開國大典》等74件氣勢磅薄的美術作品,濃縮再現中國共産黨的光輝歷程和偉大業績。
 

  進入3000平方米的展廳內,紅墻四壁挂滿大幅畫作,14件半人高的雕塑作品分列兩端,迎面兩幅幾乎一模一樣的《開國大典》油畫一南一北,格外引人關注。然而,細辨卻能發現,畫面上的人物略有差別。

  靠北側的原作,是1952年國博前身——原中國革命博物館委託中央美院創作的,由董希文挑大梁。然而,作品完成後,歷經兩次大改。一次是1954年2月中共七屆四中全會通過了《關於高崗、饒漱石反黨聯盟的決議》,董希文受命去掉了畫中第一排最右邊的原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高崗;一次發生在“文革”期間,因時任國家副主席的劉少奇被打倒,身患癌症的董希文又于1972年受命將畫中的劉少奇改為董必武。

  靠南的一幅,是1972年在董希文的指導下,靳尚誼、趙域複製的《開國大典》。1979年,為糾正“文革”中“左”的錯誤,革博徵得上級同意,決定將《開國大典》恢復原貌。根據原作家屬的意見,為保留原稿,委託靳尚誼在複製品上修改,後靳尚誼因故未能修改,而推薦閻振鐸、葉武林完成了修改,在複製品上恢復了劉少奇和高崗,此後在所有重大展覽中的作品均為這幅複製品,畫中第一排中的領導人均為國家副主席,左起為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和高崗。

  這樣同一個場面,卻有兩幅畫作,背後蘊藏了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

  “從‘文革’後至今,原作首次公開亮相。”展覽開幕前,國家博物館副館長陳履生特意在展廳內轉了一圈,“每一幅都是精品,其中不乏首次展出的作品。比如石魯的油畫《七月的延安》等一批創作于上世紀五十年代的名家作品因為歷史原因,創作完成後一直藏于高閣。”

  羅工柳的《地道戰》、侯一民的《劉少奇和安源礦工》、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壯士》、林崗的《井岡山會師》……展廳中,這些人們心目中的時代經典前都聚集著參觀者。陳履生説,國博自新中國成立後,先後組織了五次大規模的革命歷史題材的美術創作,此次展出的作品都是歷次積累的壓箱寶。“推出該展覽是希望通過歷史的圖像,讓觀眾直觀地了解黨在各個時期的歷史發展。”

責任編輯:張筱曼

熱詞:

  • 開國大典
  • 新聞資訊
  • 藝術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