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資訊 >

“主題性”呼喚美術創造的內涵和分量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31日 11:47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美術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協主席劉大為日前在2011年全國兩會期間,談起了對藝術作品主題性的看法。劉大為認為:

  當前,很多藝術家已感到美術作品的內涵不足,希望多創作一些有影響、有思想含量的重大題材作品,在各種各樣重大藝術展事活動中人們看到了有分量、有內涵的主題性作品的缺失。近年來,文化部組織的20世紀重大歷史題材創作,也正是對這一現象的回應。在這樣大變革、開放、前進的時代裏,社會呼喚著藝術家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主題性作品。

  從專業角度講,重大題材的創作對畫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藝術家必須系統了解時代歷史背景,具備創作需要的相應的全面素養,包括技法、造型、構圖能力,畫面的構成、組合、節奏的把握能力。應該説,主題性重大題材的創作不是束縛了藝術家的手腳,而是極大地豐富、鍛鍊和提高了藝術家的全面修煉,考驗了畫家的綜合素養。當然,我們不能要求每個畫家都去畫主題性重大題材。有人喜歡畫一些形式感強的小品、小題材作品,這都很好。但不能説有了主題性就束縛了藝術家的創作。世界藝術史上很多傳世之作都有著鮮明的主題性,如米開朗基羅畫的西斯廷教堂的天頂畫《創世紀》、達維特的《拿破侖一世及皇后加冕典禮》、德拉克羅瓦的《自由女神引導人民》、董希文的《開國大典》、蔡亮的《延安火炬》等等,至今仍具有一種激動人心的力量。哪有什麼對藝術家創作的束縛?

  藝術家創作在明確主題之後,可以更有效、更有針對性地收集資料,深入體驗生活,通過這個過程藝術家自覺自願地對已經確定的主題全方位地投入,引導自己的思路,激發靈感。著名的意大利佛羅倫薩美第奇家族實行獎掖文化的政策,像米開朗基羅這樣優秀的藝術家的許多作品都是這個家族的主題性訂件,但這絲毫沒有影響這些傑出藝術家創作的藝術性。當然不是所有的人都要去搞主題性創作才行,也不能簡單地説主題性對創作就沒有影響。關鍵需要有藝術家對主題性的熱情,有藝術創作上的準備,並有相當的藝術功力,這樣照樣可以出好作品。但有的藝術家不願意強調主題性,也大可不必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