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17日 13:55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第七屆中國國際文化産業博覽交易會目前正在深圳舉行,新入選廣東湛江市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名錄的吳川瓦窯陶鼓在此次博覽會上亮相。
吳川是“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民間藝術豐富多彩,有飄色、泥塑、花橋、陶鼓等。每逢春節、元宵等節慶期間,起源於明末清初的吳川瓦窯陶鼓都會成為當地民眾喜聞樂見的表演樂器。如今,當地藝術家還將其整理並編纂成舞蹈,成為獨具特色的陶鼓舞。
廣東省民俗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湛江市非遺中心專家組成員朱衛國告訴中新社記者,産自吳川梅錄鎮郊瓦窯村的瓦窯陶鼓原來是素色的,外表比較平凡,後來經過改良創作,在鼓身添加了精美的“龍”浮雕,並描上雲彩花紋,涂上釉彩。表演時,用小繩繫緊兩頭用羊皮蒙著的陶鼓,挂在胸前,雙手敲打,便會發出“叮碰、叮碰”的聲音,音質清脆,質樸典雅,古香古色。
朱衛國表示,瓦窯陶鼓曾幾成“絕版”,原因就是其製作技藝多是通過民間藝人“言傳身教”,很容易出現“人在藝存,人逝藝亡”的情況。好在近年來陶鼓的挖掘發展得到相關部門重視,當地的陶藝師傅還製作出一種20厘米高的小陶鼓以及高1米的大陶鼓,並以九指連環手法雕九龍壁,創國內業界先河。
改良瓦窯陶鼓的“老當家”黎明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説,以前沒有什麼娛樂活動,每到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節日,瓦窯工匠便進行製作陶鼓比賽,比製作的工藝和演奏的技巧,使陶鼓的工藝造型、音質更加完美,每年的元宵節藝術大巡遊,瓦窯的陶鼓都會隨隊表演。1986年,瓦窯鼓隊還應邀赴省城匯演,受到好評。但陶鼓的製作難度非常大,成功率只有三成左右,且燒制時需要6個人配合,一個陶鼓要燒足三天兩夜才算完成。
黎明説:“目前,瓦窯陶鼓在造型、製作工藝方面已有很大改進,還要申報省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但熟練陶鼓製作技藝的師傅均年事已高,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輕人參與製作陶鼓,使這一瑰麗的古老民間藝術煥發活力和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