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05日 12:06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中國文化報
蘇州是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非物質文化遺産資源豐厚。截至2010年底,蘇州擁有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6項,國家級項目24項,江蘇省級項目64項,市級項目94項,所屬12個市(區)公佈縣級名錄項目257項。特別是其中的傳統技藝和傳統美術歷史悠久,在全國工藝美術十一大類中,蘇州就擁有十大類共3000多個品種。這些項目涉及生産實踐和生活需要的多個領域,至今仍有許多項目與百姓生活緊密相關。
蘇州又是一座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城市,處在國際化、現代化發展前沿,並力爭“十二五”期間率先實現基本現代化。如何在轉型升級的經濟社會發展形勢下有效保護好面廣量大的非遺資源,是蘇州非遺保護工作所面臨的全新課題。
非遺生産性保護成效顯著
一、生産性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的認識提高
從2004年被文化部確定為中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綜合性試點城市後,蘇州積極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政策性體系的建立。我們在多年的實踐中認識到:政策性扶持為非遺保護工作提供了必不可少的保障,“輸血”的作用十分重要;而生産性保護則更體現了非遺的活態性特點,提高其“造血”功能,增強非遺項目自身的活力。在各級政府著力引導下,蘇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産生産性保護工作已初步形成社會廣泛參與、保護機制多元的格局,開始出現“傳承能力增強、項目業態擴展、品牌影響提高、資源利用延伸”的態勢。
二、政府主導與社會運作並舉,保護機制多元化
蘇州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機制多元化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
一是資金投入機制。2005年蘇州設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專項資金,每年由市財政專項撥款300萬元,截至2010年共計1800萬元;12個市(區)近年來也累計落實專項經費8000余萬元,為扶持蘇州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發揮了主導作用。
在政府資金的投入和獎勵引導下,蘇州社會民間資金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的意識和積極性不斷提高。如2006年4月,吳中區、胥口鎮政府劃撥土地380余畝,香山工坊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投資5億元,共同創立蘇州香山工坊,擴大了“香山幫建築營造技藝”的影響力。
深圳慶鵬集團與蘇州市任嘒閒大師刺繡藝術工作室合資註冊成立了蘇州任嘒閒刺繡藝術發展有限公司,先後投資2700余萬元,保護傳承任嘒閒刺繡藝術。
二是保護運作機制。非遺傳承保護工作的運作,既有政府的主導,也有相關社會組織的協調。蘇州歷來把市、縣兩級行業協會作為促進工藝美術發展的重要組織依託。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鎮級專業協會及相關合作社開始大量出現,特別是還涌現出了村級專業協會。這改變了原來一家一戶單獨作戰的局面,以“抱團發展”的方式贏得了市場競爭中的集團優勢。吳中區西山林屋碧螺春茶葉專業合作社實行統一採摘、加工、包裝、檢驗和銷售的産業化經營模式。2009年成立的東渚鎮工藝美術行業協會,擁有會員1.3萬餘人。協會整合全鎮傳統工藝人才優勢和産業優勢,積極組織會員參加江蘇省質量萬里行産品推介會等活動,並獲得佳績。2010年,吳中區香山街道舟山村成立了核雕協會。協會統一為19家工作室領取辦理了營業執照,通過加強行業監管,保護傳統手工生産,並向現代文化創意産業轉化。
三是激勵引導機制。自2007年起,蘇州先後公佈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示範基地4批48個。
三、生産性保護出成效
生産性保護意識的提高和多元化保護機制的引入,極大地推動了蘇州非物質文化遺産生産性保護的發展,開始呈現“傳承能力增強、項目業態擴展、品牌影響提高、資源利用延伸”的態勢。
生産性保護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能力不斷增強
不斷提升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傳承能力,是生産性保護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蘇州任嘒閒刺繡藝術發展有限公司先後培養刺繡技藝人員80余名。公司通過師帶徒、強化創作與質檢過程中指導、組織公司內部技藝交流和業務培訓、組織不同繡種之間的藝術交流及藝術講座等多種形式,提高刺繡技藝人員的整體技藝水平。
蘇州市戲劇服裝廠針對員工年齡明顯老化(平均年齡51歲)的狀況,近兩年陸續招收了25名以本地青年為主的學徒,員工平均年齡為38歲。以國家級傳承人李榮森為核心,通過系統培訓與師帶徒相結合的模式培養各行當繼承人,保障了劇裝戲具製作技藝的傳承和公司的規模生産經營。
生産性保護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業態不斷擴展
非物質文化遺産的文化附加值通過生産性保護的開展得到前所未有的發掘,傳統技藝和傳統美術項目市場前景日益廣闊,成為地方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依託。在一些資源優勢較好的鎮、村,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已經成為當地的支柱性産業。
高新區鎮湖街道自2006年被文化部確認為刺繡國家級産業示範基地後,高標準建設完成了中國刺繡藝術館,通過品牌塑造擴大鎮湖刺繡的對外影響,通過人才培養為刺繡發展奠定人才基礎。2010年鎮湖街道刺繡業銷售總額達8億元。2009年,東渚鎮政府投入700多萬元建設百匠街,搭建起工藝美術發展的新平臺。當年全鎮工藝美術經濟産值達到2.2億元。東渚玉雕、核雕、刺繡、緙絲等行業互為依託,互相促進,成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新生力量。吳中區組建碧螺春茶葉專業合作社53家,入股農戶1.0424萬戶,農戶入股茶園面積1.74萬畝。2010年,碧螺春産量達162噸,産值達1.8億元,戶均收入1萬餘元。吳中區香山街道舟山村一個村的核雕從業人員就達2000余人,擁有各級工藝美術師50余人,年産值達1億多元,核雕收入佔當地農民家庭收入的70%至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