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19日 11:36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一本在中國遭到冷遇乃至唾棄的書,在日本卻成為暢銷書,人們競相閱讀——100多年前《海國圖志》的命運,為中日兩國此後的命運埋下伏筆。
《海國圖志》由魏源在1842年著成。這一年對中國意義深遠:鴉片戰爭戰敗,清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割地賠款,國門洞開。進士出身的魏源很早就産生了改革內政的經世思想,鴉片戰爭的潰敗,更使他深刻認識到了解西方的緊迫性,於是迅速調整了自己的經世目標,轉而走上了“師夷”的道路。
1841年6月,當時同樣主張學習西方的林則徐,被革職流放新疆伊犁,途經京口(今江蘇鎮江)時見到了魏源,兩位老友相見甚歡,朝夕深談。也就在這次會面中,林則徐將之前自己在廣州蒐集的《四洲志》等資料交給了魏源,希望他編撰一部介紹西方的書籍以救亡圖存。魏源接受重托,著手蒐集資料,終於在1842年著成了五十卷的《海國圖志》,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口號。
照理説,《海國圖志》在這樣一個敗世頹局中出現,應該引起很大反響才是。書的宗旨是讓中國人“睜眼看世界”,正為當時尋求救國大計的人打開了解西方的窗口,理應暢銷走俏。
然而,歷史卻一波三折。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雷頤評價稱,在當時,愚昧排外,堅持“天朝上國”的妄自尊大觀念主宰著“世道人心”,由於被“夷”所敗,不要説“師夷”,連談海外之事都成為禁忌。
當時,魏源的好友姚瑩就曾説:“舉世諱言之,魏默深獨能著書詳求其説,已犯諸公之忌。”在這樣的環境下,《海國圖志》提出“師夷”的主張,必然會被主流社會攻擊排斥,遭到人們的冷遇。
結果,宏偉的《海國圖志》問世後,並未激起什麼漣漪。據統計,當時中國有能力閱讀這本書的人多達三百多萬,而《海國圖志》在國內卻只印刷了千冊左右。及至後來,連談論這本書,也成為禁忌。
但《海國圖志》卻並未就此埋沒。歷史的吊詭,使它在一衣帶水的日本,激起了一場巨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