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賞析 >

探索活態遺産保護 歷史文化名街評選呈現新動態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13日 13:10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中國文化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第三屆“中國歷史文化名街”評選推介活動新聞發佈會日前在北京舉行,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評審專家代表羅哲文、郭旃以及活動組委會相關負責人出席了新聞發佈會。中國文化傳媒集團總經理、中國文化報社總編輯劉承萱在發佈會上宣讀了第三屆“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專家評審入圍的15條街道(區)名單。新聞發佈會由中國文物報社社長解冰主持,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等50余家媒體參與了發佈會報道。

  保護歷史街區的創新之舉

  單霽翔在會上指出,近些年,伴隨著城鎮化進程以及新農村建設的高潮,各地加大了對歷史文化城鎮的保護力度,國務院因此制定、頒發了關於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的保護條例。然而,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與立法相對滯後,很多有保護價值的歷史文化街區在以“舊城改造”“危舊房改造”為旗號的城市建設中被當做“改造”對象而遭拆毀。尤其在大中城市,其基礎建設往往集中于有著千百年曆史文化積澱的城市核心地段,對城市文化遺産、歷史街區造成巨大的威脅。

  面對歷史文化街區保護的緊迫性,中國文化報社與中國文物報社于2008年聯合發起“中國歷史文化名街”評選推介活動,得到相關主管部門的支持,在全國範圍內也得到各地政府與民眾的關注與響應,每年參與申報的街區數量都有大幅增加。

  為保證評選推介活動的嚴肅性,組委會聘請了包括羅哲文、謝辰生、朱自煊、阮儀三、郭旃等在內的多年來一直呼籲、推進相關文化遺産保護的專家、學者組成權威的評審專家組,並制定了明確的評選原則。

  從效果上看,已經評選出的20條“名街”既弘揚了城市特色,擴大了所在地區的知名度,也使保護成果惠及當地民眾,讓他們因為所居住街區的入選而産生強烈的自豪感。幾年來,評選推介活動在全國範圍內營造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態勢,帶動廣大民眾形成強大的參與保護和監督的熱情,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施加於歷史文化街區上的大拆大改之風。

  評審專家委員會主任羅哲文結合參與三屆評審活動的經歷表示,“中國歷史文化名街”評選推介活動的意義在於搶救性保護了我國的歷史文化街區。這項評選活動遵守嚴格的評選標準與方法,以及“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評選出最符合要求的歷史文化街區,並將它們的保護和利用經驗推介給全國各地,使歷史文化街區保護理念得到各地政府的重視。他同時指出,無論是“中國歷史文化名街”評選推介活動還是文化遺産保護,都離不開廣大民眾的積極參與。

  探索活態遺産的有效保護

  評審專家委員會副主任郭旃表示,“中國歷史文化名街”評選推介活動向人們展示了文化遺産的多樣性以及歷史文化街區在保存形態和文化內涵上的多樣性,使社會在越來越大範圍形成一種共識,那就是對遺産真實性和完整性的尊重。通過參與此前的專家評審會,他感受到專家普遍不能接受“打造”的歷史街區,原因在於它們失去了歷史風貌的真實性和完整性。

  郭旃説,目前國際、國內文化遺産保護領域專家面臨著一個共同的問題,就是對一些仍在延續使用的活態遺産,應該怎樣認識其真實性與完整性。我國當前存在一些如歷史文化街區、大運河這樣仍然延續使用功能的文化遺産,其改變是不可避免的。希望通過“中國歷史文化名街”評選推介活動的推動,使我國能跟上世界文化遺産保護的潮流和步伐。

  這一話題引起了與會媒體的廣泛關注。郭旃解釋,保護活態遺産延續真實性的限度問題是此前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主席古斯塔夫阿羅茲提出的。作為目前國際公認的比較權威的文化遺産保護的非政府國際組織,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的理論委員會每年會選擇一些關注領域內的熱點問題進行討論。眾所週知,保持真實性是遺産保護的命脈,但是按照遺産保護新的發展趨勢,需要考慮對一些文化遺産的真實性進行重新認識。如大運河2000多年來一直在沿用,它的走向、位置、功能沒有變,但已經不可能是初創時期的樣子。還有一些歷史村鎮和歷史街區,有人居住,其基礎設施也不可能依然固守著最初的形態。如何把保護與發展和諧統一,是一個值得認真思考的問題。郭旃表示,在歷史街區中,普通民居內部基礎設施允許改變,臨街立面等重要保護地區建築的形狀不可改變,核心地區的建築形態從內到外都不可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