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賞析 >

評:文化遺産保護的兩種思路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31日 15:47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文化遺産保護的兩種思路

  兩條新聞。在南方的福州,有著200多座明清建築、佔地600多畝的三坊七巷將在今年上半年整體成為中國首家社區博物館,以充滿活力的社區形式保存文化活化石;而在北方的西安,號稱“世界藝壇三大古老劇社”之一的西安易俗社則在停演多年之後重新開唱秦腔,只是最高的包廂票價將達到8800元,最便宜的普通票也得花上380元———這裡被定位為“高級秦腔會所”,是“高端人士進行政務、商務交流的地方”。

  關於三坊七巷,國家文物局揭牌的“社區博物館”,加上地方政府申報世界文化遺産的雄心,基本上可以保證這一古老文化遺存的存續,而雖然商業開發與文化遺産保護糾結在一起,“社區博物館”這一最終形式,還是有可能在極大程度上保留這片社區的活力———這離不開地方財政的支持,而在可預見的將來,三坊七巷想來也可以回報這樣的財政扶持,就像曾經的麗江一樣;相比之下,8800元的“高端秦腔”則未免尷尬,還未開唱,便遇到了“大眾的藝術還是大款的藝術”之類的質疑,但另一方面,在缺少足夠財政支持的前提之下,這也是一家已經停演十多年的劇場,想完成自救的無奈之舉。只是,雖然確實有少量願意一年花上十來萬元去聽秦腔的大款老闆,但秦腔這樣一種最草根的民間劇種,一旦養在樓臺,它還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嗎?賈平凹曾經寫過“吼秦腔”,真正的秦腔,是要吼出來的,但在8800元的包廂裏面,那吼聲,怕不會震破貴客們的耳膜?如此,哪怕是秦腔名家,吼秦腔的時候,大概也會注意控制一下音量吧?

  “秦腔是陜西人骨子裏流出來的文化,任何一門藝術在陜西都不能和秦腔比。但是,秦腔‘看戲的多,買票的少’的現象確實存在,秦腔藝術發展的需求與政府投資間的差距比較大。”陜西省文化廳副廳長劉寬忍的言説指出了秦腔藝術傳承面臨的最大問題。雖然易俗社是全國文物保護單位,雖然秦腔在當地群眾基礎雄厚,但這都不足以成為政府大力扶持的理由,秦腔要發展下去,只能靠自己。 
 
  靠自己的秦腔,拿出的方案是天價門票,雖然劇場方面表達了謹慎的樂觀,但脫離了地氣的藝術,只怕是難以持久的。相比之下,福州的三坊七巷,雖然有著鉅額財政扶持,但真正讓這一文化保護項目得以成立的,很可能就是這最後確定下來的“社區博物館”模式,如果這“社區博物館”真的能保持社區生活形態,把曾經的傳統延續下去的話。

  據介紹,陜西渭南曾經探索秦腔發展的另一種模式,該市于2007年11月推出“週末1元劇場”活動,由每週秦腔劇團為當地群眾提供一台全本大戲演出,每位觀眾收費僅1元錢,演出費用不足部分由政府資金與企業投入來彌補———這樣既盤活了劇種,政府的投入也不算高,更關鍵的,是讓秦腔能真正吼起來。只是如此模式,如何與百年老劇場的身份結合起來,卻又是另一個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