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賞析 >

南京雲錦創歷史記錄 織成精美觀音像(圖)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22日 13:19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雲錦大師在做最後的織造工作

國際級雲錦大師郭俊在介紹作品的工藝

  表情柔和恬靜、細節繁瑣精緻,連臉部陰影和鼻線都被細緻表現出來,惟妙惟肖的一副《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圖今日中午從南京雲錦研究所的大花樓織機上剛剛撤下,立刻獲得了在場觀者的讚嘆,很難想象這樣一幅精細到人物神情栩栩如生的藝術珍品出自一台碩大笨重的木質老機器。

  “數千年來,由於技巧的限制,提花手工織物僅僅擅長于表現裝飾圖案龍、鳳、雲、水、八寶、禽獸等紋樣,對人物肖像、仕女等著重細微表情的主題鮮有涉及,即使是大師級別的前輩藝術家也很難有成功出彩的人物作品。”雲錦研究所藝術總監、觀音圖設計創作者郭俊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過去的雲錦和緙絲作品中,為了完美的表現人物的面部細節,往往都是靠後期手工著色彌補,類似于絹帛畫,這個無法細緻表現人物的難題百年來一直未曾攻克。今天我們的這副觀世音圖算是真正攻克了這一技術難題,為以後雲錦人物作品打開了一扇無限開闊的門。”

  “挑花工藝如何識別光暈的演變、雲紋的細密、乃至人物表情的比例,都是需要織工高度成熟的技藝,憑藉手感一點一點來掌握的,以這副作品的尺寸和精細程度,恐怕堪稱雲錦人物第一作,為史上所未見。”國家雲錦傳承人周雙喜大師在談到該幅作品的織造過程時介紹,“九個月時間我們攻克了很多技術上的難關,讓這副作品能夠完全沒有後期繪畫彌補,直接從機器上下來就是成品,實為不易。”

  據介紹,該研究所將進一步研究人物織造的技巧,未來將創作出《金陵十二釵》、《白蛇傳》等更富於表現力的人物佳作。

  南京雲錦研究所是中國唯一一家集研究、生産、展示、銷售于一體的雲錦專業機構,同時是國家文物局“古代絲綢文物複製基地”。2006年5月,南京雲錦木機粧花手工製造工藝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此次用來織成觀音圖的大花樓提花織機是擁有著700多年曆史的雙人手工提花織機,堪稱該研究所的“鎮所之寶”,去年在上海世博上曾向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一展其獨特的織造過程,為人稱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