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21日 12:37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蹦跶會。中新網發 張帆 攝
二貴摔跤。中新網發 張帆 攝
18日,元宵節氛圍還未散去,河北承德又迎來非物質文化遺産展。蹦跶會、八大怪、棉花鬼兒、竹板落子等古老的傳統民間表演為當地民眾帶來了一場民俗文化盛宴。人們紛紛感嘆非物遺産應代代傳承、代代保護。
演出現場,伴著鏗鏘有力的鑼鼓聲,以“王八”為首,後隨鲇魚、蝦米、螃蟹、蛤蟆、螺、鯉魚、蚌共八對,由十六人扮演的滿族民間水族燈舞“八大怪”出場了。王八的扮演者身穿黑色包衣包褲,頭戴蛾子,腰扎大帶,手持雙錘。鯉魚和蚌為女裝打扮,身穿披肩宮衣(如戲劇魚精打扮),其餘五種均穿彩衣彩褲。演員們畫著各種臉譜,手持各種兵器,在潮水般鑼鼓聲中不斷變幻出“二龍出水”、“龍擺尾”、“走大8字”等隊形,似蛟龍鬧海,熱鬧非凡。
58歲的“八大怪”第五代傳人肖玉平説:“十幾歲就開始學習了,這是祖先留下的極其寶貴的遺産,到目前為止是國內獨一無二的,應該傳承下去,今天帶領學生們能夠把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産展示給大家非常高興”。
興隆縣“蹦跶會”的演員均著古裝,畫臉譜,配道具。兩人一伍站成兩隊,在文武場配合下以“蹦跶”形式進行走場,並不斷變換隊形。走場三五圈後仍以蹦跶形式排成圓圈,兩人一組按順序到圈內進行各種動作表演。其他十人在“蹦跶”轉圈中進行清唱。再現了北宋時期《楊家將》的特定十二位歷史人物。
承德市民俗學家劉老先生稱:“這些非物質遺産都是幾代、幾十代傳承下來的,具有濃郁地方性和民族特點,各具特色。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們的責任就是把這些遺産傳承下來,保護下來,延續中華民族世世代代的民族血脈”。
承德市為多民族聚居地區,特殊的地理位置與人口結構在這裡形成了獨特的民風民俗,積澱了較為厚重的非物質文化遺産資源。該市共有國家級非物質遺産6項,省級非物質遺産22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