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賞析 >

造福人民是保護文化遺産的根本目的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15日 14:33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一千多年的都城歷史讓西安承載著中國封建社會上升時期的輝煌記憶,祖先在這塊土地上留下了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産,保護好這份遺産是中華民族寄託給西安的神聖責任。而在文化遺産保護修繕中,如何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文化遺産保護事業為民造福,則是西安必須破解的歷史性課題。

    我們欣喜地看到,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的建設,為破解這道歷史課題做出了有益的示範。

    “不能為了被動保護遺址,讓百姓受苦受窮,要讓遺址保護造福人民群眾!”這個理念貫穿于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建設拆遷的全過程。對遺址範圍內的城中村、棚戶區的拆遷安置,除執行西安市城中村和棚戶區改造相關政策外,又制定了一系列更為優惠的措施,在城中村拆遷安置中,實行一村一策。這些旨在惠及民眾的舉措都真正獲得了群眾的認可,在整個大明宮遺址區的拆遷安置過程中,沒有發生一起群眾抵制拆遷的行為,在拆遷問題敏感而又棘手的現實下,大明宮的拆遷創造了一個舊城改造奇跡。

    “保護歷史、彰顯人文、創造未來、造福人民”,是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的文化定位,而遺址公園工程的建設也實現了真正地惠民和利民。道北地區是西安有名的棚戶區,市民居住條件較差,而如今已是舊貌換新顏,遺址區的百姓獲得了現代化的生活環境。新建成的安置小區配有天然氣和暖氣,並配套有綠地、廣場、小學、超市等公共設施。當地老百姓通過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建設,使自己的生活環境發生了可喜的提升。

    “人們是為了活著而聚集到城市,是為了生活得更美好而居留于城市”。毫無疑問,生活品質高的城市,是每個人心目中的理想之城。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的建設正是在提升市民生活品質方面實現了雙贏。新形成的城市中央公園彰顯了城市文化,展示出盛唐文化、盛世文化、和諧文化的生態景觀,以文化、旅遊、商貿、居住、休閒服務為一體,成為改造人居環境、推動城市發展的範例。而居住在保護區內的市民的生活品質也得到明顯提升。

    人民群眾是文化遺産的所有者、鑒賞者和傳承者。文化遺産保護必須緊緊依靠人民群眾,最大限度地惠及人民群眾,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讓老百姓從遺址保護中得到最大的實惠,共享遺址保護的成果,這是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建設最可寶貴的經驗之一。

    文化遺産保護成果必須惠及全體人民,這是實現文化遺産價值的現實需要,也是保護、發展文化遺産的根本目的。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將遺址保護與民生工程相結合,改善了遺址區群眾的居住和生活條件,實現了遺址區的社會價值最大化,創造了大遺址保護新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