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美術臺 > 藝術臺 >

“假黃金”頻現典當行 已開始轉向收藏市場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07日 18:43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中國文化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黃金牛市令購金潮愈發火爆,而“假黃金”則趁機魅影頻現,牟取暴利。日前,上海典當行業協會發通知警示“假黃金”流入市場的風險。據典當業內人士介紹,金市造假現象趨增,通過在含金量上“摻水”牟取暴利,而金店“老法師”表示黃金造假不僅手法升級換代,而且還顯露出轉向收藏市場出貨的苗頭。

    黃金造假現象增多 缺“金”短兩牟取暴利

    周生生18K金飾品曝出含金量不足的問題,在國內黃金市場引起了不小的震動,令不少客戶開始意識到含金量竟然也會有“水分”。

    “現在國際金價接近每盎司1400美元,國內金價也跨過了每克300元的大關,市場上對金價幾乎是一邊倒地看多。”滬上一家典當公司的主要負責人李先生表示,這一方面刺激了客戶購買黃金的需求,但另一方面也使“假黃金”在市場上蠢蠢欲動,意圖趁黃金牛市行情混水摸魚從中大賺一票。李先生介紹,用來標示金飾品含金量的單位是K,一般將含金量為100%的純金在理論上稱為24K金。所以,1K代表約4.16%的含金量,18K金是指含金量為75%。“假黃金”正是在含金量上做文章,通常以金條或者各種金飾品的形式從典當公司套現獲利。以李先生所在的典當公司而言,今年以來接觸到的“假黃金”數量同比去年至少多了200%。

    “黃金造假並不是説整個金條或者金飾品沒有一點兒黃金,而是指成分有真有假,含金量越有‘水分’則牟取暴利越多。”典當業內人士李先生向記者舉例,1000克重的含金量99.95%的黃金眼下市價約為29.7萬元,而含金量為30%的“假黃金”成本只有9萬元左右,只要一經出手就相當於“黑”到了20萬元的暴利。

    造假手法升級換代 “假黃金”越做越“真”

    “黃金造假的手法不斷升級換代,就連業內人士一不小心走眼也很容易吃藥。”上海市一家知名金店的“老法師”感嘆,黃金造假這一行實在“水太深”。“假黃金”除了通過典當途徑來牟取不當暴利,甚至頻頻試圖通過黃金回購的方式拿金店“開刀”。

    據這位黃金業內的“老法師”透露,“假黃金”其實並不新鮮,從解放前就有了。“假黃金”一直沒絕跡,關鍵在於造假手法升級換代。黃金造假手法經歷了“鍍金”“包金”和“金珠”形式後,目前利用金和銥這兩種元素很難通過普通檢測儀器分辨,大肆用銥來“調包”黃金。

    上海典當行業協會提醒,這種黃金造假法僅憑看和摸、用試金石試甚至是測比重都很難識別,因為首飾款式的不同很難測比重或者是因為合金比重與真金比較接近。所以,往往要經過用刀破開黃金、高溫燒、化學製劑檢測等一些破壞性測試後才能檢測出這種“假黃金”。

    假金轉向收藏市場 購買熊貓金幣要當心

    典當企業要鑒別此類“假黃金”除了用常規方法外,還要注意多問當戶黃金來源,能出具發票的最好;要對摸上去過硬或過軟的黃金飾品特別注意;要多注意黃金色澤,發青、發暗等色澤特別注意;要對黃金飾品標牌鋼印進行識別,正規品牌鋼印往往有清晰、立體感強等特性,對無牌黃金要特別注意。

    筆者了解到,典當公司和金店目前對“假黃金”問題尤為重視,通常在典當或是回購環節會要求客戶出示購買發票,以證明金條或金飾品來路“可靠”,而且部分典當公司和金店只接受知名品牌的黃金産品。

    “現在‘假黃金’要從典當和回購途徑過關難度不小,最近發現開始轉向收藏市場‘出貨’。”以上黃金業內的“老法師”對筆者表示,近年來國際金價一路上漲,同時帶動了收藏市場上的金幣投資熱情。但這兩周他到滬上收藏市場了解金幣行情,逛了一圈下來竟然發現有不少成分是“假黃金”的金幣在市場上混水摸魚。這位“老法師”表示,眼下收藏市場上的不少“假黃金”貨色盯上熊貓金幣,這是因為熊貓金幣的知名度較高,容易被市場認可,而且1盎司規格以下的熊貓金幣因為發行量比較大,而比較易被“假黃金”冒充。

    “千足金”金不足 買金飾品疑雲難消

    “原來買金飾品只是看款式而已,哪會想到還會出現含金量的問題?”客戶王小姐表示,客戶到金店買金飾品主要是相信牌子。而品牌金飾品出現含金量不足的情況,給客戶的感覺如同乳製品裏摻了三聚氰胺。部分金店負責人表示,金飾品含金量不能完全説是金店的責任,實際上金店主要負責設計款式,但具體生産過程往往是委託黃金加工企業完成。個別加工企業在黃金原料上“以次充好”降低生産成本,而金店其實和客戶一樣並不知情。

    而對金飾品含金量進行檢測的費用較高,一般在200元到500元之間,甚至可能相當於首飾價格的1/3。較高的檢測門檻也造成絕大多數客戶很難對金飾品一一檢測,使得金飾品含金量“疑雲難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