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美術臺 > 賞析 >

蒙古汗廷音樂重見天日 昔日都城再現宮廷音樂文本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14日 15:08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人民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演員正在演唱《笳吹樂章》

演員正在演唱《笳吹樂章》

  11月26日晚,一場蒙古汗廷音樂搶救復原彙報演出在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上演,精彩演出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來自中國藝術研究院非遺專業的博士生姚慧看了演出十分興奮:“《笳吹樂章》風格莊嚴肅穆,溫文爾雅,節奏徐緩寬舒,雍容華貴;《番部合奏》曲調活潑歡快,旋律優美,節奏生動,體現了宮廷音樂的特點,而且樂隊的演奏也有內地的樂器,如笙、簫之類,體現了蒙漢文化的交流。”

  蒙古族舞蹈家、中央民族大學舞蹈學院教授敖敦格日勒則對其舞蹈部分情有獨鍾:“其武舞有剛勁、強悍、威猛之勢,其文舞則具輕柔、幽美、典雅之風,同我們平常接觸的蒙古族傳統舞蹈相比,演出的舞蹈既有濃厚的蒙古族特色,又有其自身獨身的特點,給人耳目一新之感。”  

  許多從電視上看到這場演出的觀眾也紛紛打電話、發短信表示祝賀,反響十分熱烈。

  對於失傳已久的蒙古汗廷音樂,文化工作者如何進行搶救和復原?重建的蒙古汗廷樂隊今後如何發展?本報記者採訪了主持蒙古汗廷音樂復原工作的內蒙古師範大學教授呼格吉勒圖等專家,為您做詳細解讀。

  昔日都城再現宮廷音樂文本

  蒙古族最後一代大汗林丹汗的都城就是現在內蒙古阿魯科爾沁旗境內的查幹浩特古城,300多年前,蒙古汗廷音樂就是從這裡流入到清代宮廷的。300多年後,一部記載蒙古汗廷音樂的文本資料再次在這裡被發現。內蒙古師範大學教授呼格吉勒圖感嘆地説:“這可真是落葉歸根、文化還鄉啊!”

  據阿魯科爾沁旗文體局局長布和巴特爾介紹,1984年,當阿魯科爾沁旗文化館為中國民族民間文藝集成志書的編纂而開展普查工作時,當時的根丕廟五世雲增活佛,把殘存的蒙古林丹汗宮廷音樂15首,交給了文化館館長烏寶音烏力吉。

  那麼這本蒙古古代歌曲本到底是從哪兒來的呢? 1955年,根丕廟一個叫達瓦的喇嘛,將一部蒙古古代歌曲本獻給了五世雲增活佛。達瓦的老家在科爾沁左翼中旗,其家人是科爾沁左翼中旗諾顏楊森扎布的隨從屬民。偽滿洲國時期,楊森扎布曾經擔任溥儀皇帝皇宮內府大臣。

  1955年,這部線裝毛頭紙的曲本還比較完整。文化大革命中,根丕廟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曲本被造反派們抄走了,所幸的是沒有被完全銷毀。雖然裝訂線沒有了,曲本的前後少了不少頁,但留下了《牧馬歌》、《短歌》、《鐵驪》和《吉祥師》等用工尺譜記錄的15首宮廷宴樂歌曲。2009年,在阿魯科爾沁旗召開的第二次“查幹浩特林丹汗”學術研討會上,論證了該曲本為林丹汗宮廷樂曲。

  “現有的林丹汗宮廷音樂均屬文本資料,需要恢復其原貌,將其搬上舞臺,走上樂壇,為世人展示蒙古宮廷音樂的美妙之聲,使之成為活態的音樂文本。”呼格吉勒圖教授提出應當重建蒙古汗廷樂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