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美術臺 > 故事 >

郎世寧開創“西畫中用”新畫體的故事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15日 16:40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據媒體報道,有我國“西洋畫師第一人”之稱的清代宮廷畫師郎世寧的瓷版畫《高士訓獸圖》,于9月6日在古城鎮江一居民藏家“露臉”。該畫高1.5米,採用可永世保存的法朗彩釉繪就,畫面印有“乾隆禦覽之寶”紅方印,蓋有“世寧”方印。整個畫面五彩繽紛,其人物栩栩如生。這一報道,使郎世寧及其畫作再次引起了公眾的關注。

    清代宮廷畫師郎世寧,生於意大利,客死中國,是位曾受到清康熙、雍正、乾隆3位中國皇帝賞識的“洋畫家”。他在藝術上的主要貢獻,在於他大膽地把西洋畫的技法融入中國畫當中,開創了一條“西畫中用”的道路,形成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新畫體,史稱“郎世寧新畫體”,帶給清朝皇帝煥然一新的審美體驗。

    宮庭畫師中的翹楚

    郎世寧(1688—1766),意大利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裏奧內,生於米蘭,郎世寧是他來到中國後取的中國名字。

    郎世寧19歲的時候,加入了熱那亞耶穌會,成為一名傳教士。他從小學習繪畫,成為傳教士後,很快開始給各處修道院繪畫,在業界小有名氣。那個時候的歐洲知識分子,普遍對中國懷有熱烈的嚮往之情,郎世寧也不例外。他向教會申請,要求到中國傳教,很快得到了批准。

    1715年,郎世寧終於來到了中國。當年11月,27歲的郎世寧得到了康熙皇帝的召見,康熙皇帝對天主教不感興趣,他只是對西洋畫産生了濃厚的興趣,對郎世寧為代表的西洋畫家十分推崇。康熙皇帝並沒有把郎世寧當作一位傳教士來對待,在他眼中,這個站在面前的外國人是一位藝術家,可以留在宮廷中為自己作畫。而在郎世寧看來,能夠在畫畫時親近皇帝,説不定可以讓天主教在中國的傳播打開局面。就這樣,郎世寧成為了一名宮廷畫師。

    1722年康熙駕崩,皇四子胤禛即位,是為雍正帝。此時在華傳教士皆遭厄運,唯有在宮廷服務的傳教士受到特殊禮遇。這一時期,郎世寧創作了很多畫作,如雍正元年的《聚瑞圖》,雍正二年的《松獻英芝圖》等,顯示了他濃厚的藝術功底,受到皇帝的喜愛。

    等到乾隆皇帝即位,他也是一位愛好藝術的皇帝,屢次召見郎世寧,要求他創作以皇室生活為題材的作品。某日,郎世寧奉命描繪一幅帝後及11名妃嬪在一起的圖像,畫題是“心寫治平”,後來成為了郎世寧所繪二百幅人物中最著名的一幅。乾隆皇帝僅在該畫完工、七十大壽及讓位時看過此畫三次,隨即將畫密封于盒內,旨諭有誰竊視此畫,必淩遲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