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15日 14:06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長沙晚報
一千多年前的東漢中期官府文書長啥樣?那時候長沙郡的官府之間有著怎樣的文書往來? 五一廣場發現的東漢簡牘或許會給出答案。五一廣場東漢古井考古發掘工作日前結束,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召開新聞發佈會,公佈部分經過清洗的簡牘,分層、分塊整體提取的簡牘共封裝于210個大、小塑料盆中。隨後將對其進行清洗、揭剝和釋文等工作。目前古井發掘現場所處的地鐵2號線五一廣場站局部修建已經恢復。
古井或為窖藏之用
6月22日,地鐵2號線五一廣場站東南側發現埋藏有大量東漢簡牘的古井,考古發掘工作自7月10日開始,8月26日結束。古井平面為圓形,井壁規整,微呈上小下大的袋狀。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黃樸華説:“這口井不是水井,根據形狀判斷,可能是窖藏井。”
古井井內堆積共分三層,第一層為灰色土堆積,土質粘軟,夾較多炭末和紅燒土顆粒,包含物以木質文物和陶瓦片為主;第二層為灰黃色土堆積,以青磚碎片和陶瓦片居多;第三層為灰黑色堆積,以簡牘和竹木殘片為主。
簡牘形制國內少見
古井出土物中有大批簡牘,較多漆木器和陶瓷器。其中較完整的木簡約有2000枚,形制包括大木簡、木牘、封簡和簽牌等。黃樸華介紹説,其形制之豐富為國內少見,“其中最長的大木簡長達47厘米,木牘長達23厘米,兩者長度均為國內之最。”
除較完整的木簡外,發掘時分塊整體提取出了大批竹簡和木簡殘片,因目前尚未清洗揭剝,數量難以統計,但預計總數可能超過此前預計的近萬枚。
“根據已經清洗的小部分簡牘,我們初步推測是東漢時期官方文書檔案。”黃樸華表示,部分簡牘上的文字清晰雋美,字體多為漢隸和行書,包含有“賊曹史”、“戶曹史”、“永元十年”(公元98年)、“永初元年”(公元107年)、“長沙太守丞印”等內容,“因為目前絕大部分尚未清洗釋文,更多的內容還有待我們去整理研究。”
“東漢中期的簡牘在國內尚屬少見,在長沙更是首次發現,填補了長沙簡牘研究的空白,而且這批簡牘質量好,類型多樣,具有較高的司法、軍事等歷史研究和書法研究價值。”黃樸華欣慰地説,“很多木簡上的字跡相當清晰,可見古人寫字真的是‘入木三分’。”
清理難度大將耗時數年
目前這批東漢簡牘已經移入恒溫恒濕庫房,並浸泡在藥水中受到初期保護。相關工作人員將對分層、分塊整體提取的簡牘進行清洗、揭剝和整理,同時申請立項對出土簡牘進行脫水、脫色等科技保護工作,最後對出土簡牘進行釋文和整理出版。
據曾全程參與長沙走馬樓三國吳簡整理、保護工作的文物專家肖靜華介紹,因為這批東漢簡牘為數眾多,加之有部分殘片和殘雜物,清理難度大,清洗和脫水耗時長,完成清洗工作至少需要幾年時間。